西浦生物科学家实验室催生创新思维

2016年03月28日

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科学系的Boris Tefsen博士在中国科学家如何应对全球重大健康威胁这一议题上已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见解。目前,他正带领研究团队进行有关分枝杆菌的研究,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诱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他鼓励学生们独立开展工作,并希望他们勇于挑战他的观点。

“在不偏离研究的主要目标前提下,大多数西方的科学家鼓励下属研究人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甚至还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研究路径”,Boris说,“我们鼓励这种工作方式,因为它经常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发现。我想,这种创造性和原创思维正是中国希望提升的。”

2012年,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George F. Gao教授推荐,Boris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的项目资助,从荷兰来到中国。

Boris Tafsen博士的工作是参与到一项正在进行中的旨在促进中国科研实验室人才多样化的项目。他解释说,“如果你将某个人从其他国家引入你的实验室,那么他会把他的知识带进来,并且把这些知识传播给一起工作的人。”

在经历了一些最初的文化冲击后,Boris认为适应高教授实验室里的生活也颇具挑战,“一开始的挑战来自基本的工作环境。实验室空间极为有限,那些实验设备一直在运转,你在里面走的时候得特别小心才不会碰到其他人。但是,总体上我在那里的经历还是很好的。”他说。

Boris Tafsen博士在北京期间正值几大疫情爆发,包括2013年春节期间在中国出现的H7N9型禽流感。“高教授所在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负责搜集新病例的信息,所以在媒体发布新闻前我们就已了解了相关情况。距离事件发生源如此之近,这段经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之后,Tafsen博士享受着追寻自己研究兴趣的自由,同时鼓励他的学生对科学探究抱有同样的渴望。

“我希望他们去思考,”他说,“每当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我会在刚开始的时候给你很多指导、帮助你,但是到了某个时点我希望你能独立运作你的项目’。我可以让学生按照我的指示来,只动手不动脑,这样可能对我来说效率更高。但是,如果那样他们真正能学到什么呢?”

此外,Boris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去挑战他的观点,并且和他一起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博士生Abhipsa Sahu说,她经常质疑Boris,问许多问题并且获得一些很有用的答案。

“本科生不太愿意这么做,这可以理解。但我已经开始在自己的领域里开展研究,所以我很愿意和Boris交流我的想法,对此他也相当鼓励”,她说。

来自生物科学系大四的学生廖俊伟(音)表示能和Boris一起工作十分开心并且从Boris身上学习到很多。“起初我觉得他非常严厉,但他只是想要帮助我们提升自己。他告诉我应当先思后问,我特别喜欢这种工作方式。刚开始,有时会觉得挺累,但回头看,我们能看到自己获得了很大进步。”

“在一些或者说是很多西方人的观念里中国的科学发展仍然还处于‘低水平’”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诚然,中国确实还存在一些低水平的科研领域,但这里也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先进的实验室,并且能够感受到一股要做得更好的推动力。”

了解更多Boris Tafsen博士的观点和研究,请参考他发表在学术期刊Protein & Cell上的论文《中国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12月在线发表)。

(翻译:徐敏 编辑:寇博)

2016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