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会议在西浦召开

2016年04月11日

4月6日-8日,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同济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的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代表汇聚于此,探讨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历史进程。

此次研讨会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苏州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共同主办,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作为会议指导单位。研讨会主题为“重识文化身份,再现往昔风貌”,并围绕三个分主题“文化遗产叙事”、“文化遗产政治”以及“文化遗产商品化”公开征文,按照国际学术惯例,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匿名评审会议论文,收录20篇杰出研究论文在会议中进行发表。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认为,当中国社会进入物质生活越来越富有的情况下,人们会思考并采取措施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其实遇到了很多冲突,比如说现代文明和历史传承的冲突、保护文明和人们当下生活的冲突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丰富程度的情况下,困扰着人们的社会发展和事业追求的问题。

“此次会议吸引了全球的相关专家学者,希望听取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观点,探讨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不制造更多的错误,把过去的历史更好地继承下来,借鉴全球的经验,让苏州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与未来的发展更和谐、更有价值。”席酉民教授说。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来自西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的王怡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国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许多成绩,不过国际学术界对此了解并不多,也限于语言和东西方论述逻辑的不同,本次会议希望搭建一个国内外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探索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问题与核心价值,进而构建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述。”

“遗产保护在英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不仅涉及到商业发展,而且也覆盖到教育等各个方面。”英国利物浦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Barry Godfrey教授表示,“但在利物浦的城市发展中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比如利物浦想要建立一个新的港口以进一步发展经济,但这样势必要拆除一些旧的历史水岸建筑等,而这些水岸建筑其实很重要,甚至是利物浦身份的象征。所以我们来到中国,希望可以跟中国的专家有一个很好的对话,了解中国是怎样解决类似问题的。”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中国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如何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达成中国梦实现,对中国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进程进行反思,并将其展示于世界。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区域与文化研究院主任Florence Graezer Bideau博士等发表了主题演讲。

系列主题演讲和研讨之后,参会代表还会前往苏州古城区,参观考察相门、城墙博物馆、昆曲评弹博物馆、平江路和耦园等苏州古建筑。考察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了专家论坛,中西方的学者以及苏州当地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围绕苏州历史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如何实现苏州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协调规划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2016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