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营销科学与创新国际研讨会(MSI 2024)顺利召开

2024年04月18日

2024年4月13日,第八届营销科学与创新国际研讨会(MSI 2024)在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杭州)顺利召开。

本届会议主题为“数字管理、现代化消费、中国链战略”,由营销科学与创新(MSI)国际研讨会组委会、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及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智能管理研究院和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链(ChinaChain)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工商大学校长、MSI创始主席、智能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永贵,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院长、中国链研究中心主任俞荣建任大会联席主席。

本次研讨会参会人数高达1000余位,共包含26场主旨报告、14位期刊主编及编辑交流探讨、5场论文工作坊深度点评、51场论文平行分论坛,378篇论文交流汇报、121位论文现场汇报点评专家、18位专家分享工商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经验、16所高校招聘交流宣讲、122位学生志愿者。无论是从论文投稿与接收数量、主旨报告数量、论文工作坊、招聘专场等形式创新以及参会规模,本届MSI会议都有了创新和突破。

出席MSI2024开幕式的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吉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蔡莉,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范钧,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顾青,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左和平,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院长俞荣建,利兹大学教授Constantine S.Katsikeas,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姚文韵,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常亚平,中央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孙国辉,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杨志林,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李乾文,香港大学教授周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书记史健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工商管理专业教指委委员高明华,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教育部工商管理专业教指委委员田也壮,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部工商管理专业教指委委员胥悦红,华盛顿大学教授Robert Palmatier,美国里海大学教授方二,新墨西哥大学讲席教授Xin(Robert)Luo,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何佳讯,武汉大学教授曾伏娥,武汉大学教授黄敏学,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景奉杰,《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周轩,《新华文摘》编辑部编审李朱,南开大学教授许晖,《中国社会科学》编辑余朋翰,浙江工商大学社科部部长王晓蓬,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马宝龙,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才凤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良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明,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经管期刊委员会副秘书长霍国成,《管理学报》副主编詹文杰,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Daniel Hampson,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高维和,复旦大学教授田林,《管理科学》主编蓝华,东北大学教授贾建锋,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书记孙元,香港大学助理教授贾鹤,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评论》 编辑部副主任张思,高教出版社数字教材出版中心院校合作部主任郭金录,以及国内外数百名商学院院长副院长、教授、教师和学生。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市场营销虚拟教研室、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服务营销专委会、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营销管理专委会、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国际商务专委会、Credamo见数、清华大学出版社、营销科学学报和长三角工商管理学科联盟等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

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范钧致辞。范主席代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制定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以“数字管理、现代化消费与中国链战略”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具有重大意义。随后他肯定了浙江工商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为繁荣浙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打造新时代“浙学”、高质量建设浙江社科强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的重要贡献。最后,他预祝本次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

中国高校市场营销研究会副会长、MSI营销科学与创新国际研讨会创始主席、大会联合主席、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致辞。王校长简要介绍了本次论坛召开的背景、主办单位、会议内容和参与情况,并转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对大会的关心。在致辞中,王校长对浙江工商大学的发展情况做简要介绍。浙江工商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现已建成特色鲜明、全国同类一流的高校。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入选省“双一流196工程”高校。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后流动站全覆盖,统计、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学科,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学校正在迈入跨越式发展快车道。最后,王校长向远道而来的嘉宾们致以热烈欢迎,并表达了对论坛成功举办的期待和祝愿。

大会承办方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院长俞荣建致辞。首先,俞院长代表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智能管理研究院、中国链研究中心,向来自全球全国各地的嘉宾和学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问候。随后他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及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表示学科和学院将以智能管理为特色,持续推进工商管理+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人大商学院深度合作,以战略问题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研究,致力于服务国家和浙江发展重大战略。学院将全面践行“把商学院建设在产业里的5C方案”,构筑起一座连接学术与产业前沿的桥梁。

开幕仪式由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顾青主持。

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教授作了题为《科技战略供应链》的主旨报告。报告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基本特征,科技战略供应链的科学问题,以及科技战略供应链的战略思考。杨院士强调原创的高端复杂产品往往具有颠覆性,创造出具有颠覆性的高端复杂产品是建设经济强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高端复杂产品都是在科技战略供应链的支持下创造出来的,因此在科技战略供应链的战略思考中他认为:科技战略供应链的构建离不开推动技术革新的创新人才,极具创新力的人才是科技战略供应链的灵魂;特别活跃的创新生态是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基础;主导企业是科技战略供应链的核心;共性前沿科技攻关是科技战略供应链的重中之重;管理机制是科技战略供应链成功的关键。

吉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蔡莉教授作了题为《数字时代创业研究范式的挑战及未来思考》的主旨报告。她从创业研究的背景、范式、思考三个问题出发,结合多个企业案例,对数字时代创业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她认为数字时代创业研究从关注创业者向关注创业者、已有企业、平台、大学、风投、政府、用户等多类主体进行转变;技术变革、学科融合、数据分析新工具和企业新实践和变化的环境共同驱动研究范式的变化。最后她提出了AI帮助解决创业研究问题的可能性和途径以及过度依赖AI可能存在的风险。

华盛顿大学教授Robert Palmatier作了题为《Emerging Digital Marketing: Privacy, Influencer, and Relationship Marketing Strategies》的主旨报告。他以新兴的数字营销为背景,从消费者隐私和大数据、重要影响者以及关系营销三个角度来分析企业、消费者以及行业监管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现状和未来。营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使大数据分析成为新突破口,然而却给消费者和行业监管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此外,重要影响者以及关系营销仍然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们能够更加深入的区分细分市场和建立忠诚关系。这三种表现也将成为未来学者关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利兹大学教授Constantine S.Katsikeas作了题为《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n Today’s Digital World: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and Research Directions》的主旨报告。他强调了国际营销的重要性以及发展现状,特别是数字技术对国际化企业的益处。但是,数字技术的采用也具备着挑战。接下来,他介绍了国际营销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消费者行为和跨文化研究,国际营销的战略类型研究,并介绍了各个研究方向的代表性话题。最后,Katsikeas教授倡议,国际营销是一个有前景的研究话题,期待与更多学者开展国际营销研究。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Daniel Hampson作了题为《Modern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的主旨报告。Danial Hampson首先对会议主办方表示了感谢,非常高兴能进行此次学术交流。而后,他结合生动的营销实践案例,就现代消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对如何从研究问题中进行理论构建展开论述进行了交流,这些研究问题包括了如何在营销的现实世界而不仅仅是文献中挖掘研究问题,如何以非学术的视角看待这些研究主题和实践,以及如何确定哪些利益相关者是该研究的受众等。

香港大学教授周政作了题为《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Strategy Research》的主旨报告。他从现实出发,对中国的创新政策以及与其他各国在各类专利数量上的对比发现中国在专利方面排名第一,但创新排名很低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政府资源/政策应发挥何种作用、大学应如何参与创新、风险投资合作、企业战略制定、创新环境的生态驱动等研究问题。他通过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最后,他提出在中国需要提高创新的质量;学者们应借助中国的独特特点开展研究工作;结合中国特点做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战略研究。

武汉大学教授曾伏娥作了题为《生成式 AI 时代的新产品开发》的主旨报告。她强调创新、求异是人类永恒的DNA。在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学者们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生成式AI会对新产品开发产生什么影响?基于此研究问题,曾教授介绍了生成式AI对新产品开发带来的多种变化。进一步地,从生成式AI时代新产品开发成功要素、生成式AI时代的新产品知识获取、生成式AI时代的新产品知识关联、生成式AI时代的新产品市场验证、生成式AI的新产品开发模式五个部分,结合当前的文献对生成式AI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理海大学教授方二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和营销的现象和理论思考》的主旨报告。他将人工智能的应用分成了四个维度:AI+工具、AI+内容、AI+交互AI+虚拟世界。演讲中他重点解读了AI+交互这一维度。他认为社会结构和技术成本变化是催生人类交互方式变化的推动力。在AI交互时代,企业核心问题变成了“我们一起找到你需要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营销和AI的理论视角是风险和收益。风险是不完全合约带来的(代理、自治和目标),而收益来自于从算术推理中获得灵感,在算术推理中对商业模式不断论证的过程。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作了题为《数字化创新:总体评价、区域评价与产业评价》的主旨报告。他从“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增长促转型,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背景出发,提出了数字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但现实是“传统企业和数字原生企业在数字化程度和数字化创新表现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对上市公司的数字化创新情况和数字化创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不仅有助于广大市场参与者了解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水平和数字化创新生态环境,对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以数字化创新评价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提出了数字化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进行了总体、区域和产业评价。最后总结了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政策启示。


主旨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良燕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马宝龙联合主持。

2024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