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2日
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西交利物浦大学Florian Kohlbacher 博士和董一平博士针对大会讨论的一些重要议题发表了个人观点。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今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审查和审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明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
来自西浦国际商学院的Florian Kohlbacher博士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放慢脚步,他对中国的经济总体上仍旧持十分乐观的态度,“我认为目前我们所听到的(尤其是来自中国以外的)许多担忧和忧虑都夸大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但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显然还是必要的。”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针对中国未来5年将创造5000万个就业岗位的计划,Kohlbacher博士认为需要关注更为具体的问题,如这些新增就业岗位都是哪些类型、来自哪些部门以及它们是否在长期上具有可持续性。
建筑系的董一平博士则就中国的产业转型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限制煤炭生产和燃煤发电方面,这也是中国五年规划的目标之一。
“我的研究领域是工业遗产,这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大量的钢铁厂和煤矿正在荒废。”她说,“我们可以用这些工业遗存做什么?在中国新的经济背景下,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师如何重新规划和利用这些工业遗址?这些都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的问题。”
关于国务院规划的扩大新型城镇化、五年内实现60%人进城落户的目标,董一平博士认为,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形式应严格控制,这与过去10到15年的情况并不一样,“过去,国家的精力和投资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但现在更多关注应放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上。”
Kohlbacher博士补充强调了在城镇化背景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现行制度下,居住在城市对不同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意味。我们需要继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否则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的巨大不平等还将继续存在。”
(翻译:徐敏 编辑:许恬甜)
2016年0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