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1日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市的宜居性日益上升为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近期,200多名观众前往苏州诚品书店参与一场题为“宜城宜区”的有关城市宜居性的辩论活动。
辩论的主角是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的师生,他们结合在中国的观察研究经历,分享了来自罗马尼亚、印度、毛里求斯的经验和思考。
Aura lstrate(下图)来自罗马尼亚,目前在西浦建筑系攻读博士。她根据自己在上海参与的案例指出,相较于“宜居性”在西方语境下的含义,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被用于表达许多不同的含义。
“在城市设计中我们需要采用更为细致和更具文化敏感性的方法,并不能简单复制西方城市战略者的主张。”她说。
来自印度的Sharvari Shanmugam(下图)在西浦建筑系攻读硕士。她表示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她的研究关注城乡结合部的再生问题。以中国的南平、璧山和同里为例,她提出了一系列社区层面的振兴方案。
Brian Chan Yook Fo(下图)来自毛里求斯,西浦建筑系硕士在读。他向观众介绍了毛里求斯克里奥尔的建筑与城市形态,它们反映了该国殖民地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Brian受传统的克里奥尔建筑启发,从可持续性和文化遗产传承的角度提出一个现代宜居的模型。
本次活动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中国》杂志和苏州诚品书店共同举办。
《城市中国》杂志活动及国际交流总监谢利群(音)表示:“这次活动的精彩程度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双双出乎我的意料,十分感谢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大力支持。”
西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Chia-Lin Chen博士说:“作为一所研究导向的国际化大学,西浦师生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的国际视野和本地化视角令人欣喜。”
西浦建筑系Austin Williams博士表示:“学生们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仅自信地阐释了研究成果,而且对来自观众的一些尖锐的问题应对自如。”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启发了我从生活和个人经验的角度对城市的角色进行更多的反思,”观众陈贤函(音)说。
(编译:寇博 图片:朱迪)
2017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