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4日
6月12日,由西浦义工学院主办的首届苏州青年公益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来自西浦的学生、苏州社会组织代表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五十余人会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校如何更好地为社区提供公益服务。
活动现场,首批参与西浦社区服务项目的成员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故事和成果。
据社区参与项目负责人、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的常莹博士介绍,该项目由西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西浦义工学院、苏州工业园区涓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社工事务所共同开展,从去年12月开始、分冬季和春季两期进行,项目主要涉及关爱老人、社区环境改造、社区活动、社区归属感等领域。前后共有八个小组共三十多名学生顺利完成了项目,他们来自西浦国际商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建筑系和数学科学系等多个院系。
许多随子女迁来苏州的老人面临无法融入当地生活的障碍?如何让老人互相了解、互相认识并融入当地生活?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大二学生冯玲玲所在小组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调研。他们的服务地点在苏州相城区何家塔社区,在涓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指导下,陆续开展了教老人使用常用手机软件、与老人一起学习健身操、学习传统茶道文化、进行益智类游戏、学习苏州话以及端午节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
“第一次招募就有很多老人参加,很多老人愿意将联系方式留给我们并主动参与活动,并分享自己的故事。”冯玲玲说,“作为身在他乡的‘老漂’们,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通过加强交流,多照顾和关爱他们,增加社区归属感。”
来自建筑专业的大一学生杨玥所在团队负责时代上城社区项目,他们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深入了解居民现状、互助情况以及社区利益等问题,并精心设计了线上、线下活动帮助居民增强互动和归属感。
杨玥认为,进行社区调研时需要很好的口才、社交能力和不断调查的毅力,尽管有一些人会拒绝,但是每个小组成员都很努力,团队合作给了她继续坚持的动力。而最终来自中新社工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非常满意的评价。
城市规划专业的大二学生张晶参与了东亭社区楼道改造项目,东亭作为一个大型动迁农民安置社区,其中居住着许多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居民对社区归属感普遍较弱,也没有主动维护楼道内卫生的意识。
针对这些问题,张晶所在小组前期举办动员大会,向居民介绍他们的设计方案并收集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考察、测量和设计,为其中一些楼栋量身定制了包括“孝文化”、“文明楼道”等不同主题的黑板报。
在张晶看来,这个项目不仅提高了他们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积累了相关经验,使设计方案更加人性化,并且深刻体会到要将专业知识因地制宜地运用。
王丽萍是来自中新社工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她介绍说,西浦学生帮助社区进行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调研,在宣传资料的制作上提供了很多技术性的帮助。尤其是西浦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好,所以每当遇到外国友人时,他们都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翻译。
王丽萍指出,社区与高校之间的此类交互可以使使双方进行资源共享,互相融入,学生能拥有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同时社区也能得到很多帮助。
在常莹博士看来,走进社区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服务意识,“要做好世界公民,学生应该从身边做起,了解和服务社会。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共建,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并帮助社区更好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政府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
她补充道说:“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它涵盖了培训、自学、互评、小组学习、社区互动以及知行合一、分享、听取建议及产生新想法的循环过程。该社区项目既是社会实践,也可以作为90小时的本科生实习,同时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课外学习。”
活动最后,西浦学生事务办公室为获奖团队进行了颁奖。其中何家塔社区A组、和景城社区团队获得了由社会组织推荐的最佳团队奖,时代上城南社区的团队获得了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的最佳展示奖。
本次论坛综合使用了暖场游戏、“世界咖啡”以及开放空间等会议技术,帮助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的一群人在最短时间内产生连接,针对公益的主题,详细了解和聆听他人的故事,并发表各自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创意。
常莹博士介绍,“首次论坛的报名总人数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也感受到大家想要深入了解和服务苏州本地公益的热情。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来自西浦语言中心、数学系、公共健康系、学生工作处等各个部门和院系的师生,还有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枫情水岸社区、时代上城北社区、新镇社区、苏州职业大学、苏州星星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及苏州优助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成功地促进了本校师生之间以及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为今后进一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西浦义工学院旨在为公益类活动提供资源、宣传、策划、洽谈等技术支持。目前负责西浦假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招募,为公益类社团提供服务和支持,并定期举办分享会,分享公益故事。
点击了解更多关于西浦社区服务项目的视频展示及其它成果。
(记者:李淑琪 编辑:许恬甜)
2017年0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