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的暖科技:将阳光变成财富

2019年01月29日

2016年初,西交利物浦大学金融数学专业大二学生李艺殊回到浙江老家,看到很多工厂、住宅的屋顶铺满了太阳能电板。

“业主告诉我,光伏电站发的电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卖给国家电网,能持续25年以上产生发电收益。”

“电站能将阳光变成财富”,这激发了李艺殊的兴趣和好奇心,由此他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研究。

“开始我只想从商业上分析一下,后来我发现光伏电站的价值不止于一个商业模式。”

李艺殊(下图)从中看到的可能性是,“它或许可以推动全球的能源革命,由化石能源向清洁的太阳能转变,并大量减排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以此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问题;此外,通过将电站大规模用于扶贫,或许可以解决全球区域贫困问题。”

随着分析的深入,他发现要在全世界快速、大规模推广光伏面临着重重障碍,例如政府缺乏光伏发展战略、支持政策缺失、电网设施差、资金筹措困难、长期风险控制不易……

“因此,必须为这一系列问题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确定了方向后,他开始从网上搜集各种信息,范围涉及到光伏技术、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经济分析、政策分析以及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等多学科交叉领域。

“首先需要建立一种联想的习惯,比如从A可以联想到B,从B又可以推导出C;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的知识充盈起来,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而是要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复合知识框架。”李艺殊说。

“我的脑袋里一直装着几个问题,有很多知识像小球一样围着问题转,可能忽然哪天在刷牙时的某个瞬间它们就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候一个新的想法就诞生了。”

最终,李艺殊提出了“光伏电力生态系统(Photovoltaic System)”的概念,倡导在一国或全球战略框架下,构建由政府、制造商、服务商、金融机构和电网公司共同参与的光伏产业或商业生态系统,参与各方共生共荣,协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使光伏电站从规划、建设到运行变得简单而高效。

李艺殊的父亲是大学教授,他从小就受到学术研究的熏陶;来到西浦之后,这里兴趣导向型的学习氛围给了他更多的滋养。

“西浦给了我自由的成长环境,”李艺殊说,“学习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除了学知识,还包括培育梦想、价值观,磨炼意志,以及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我在西浦体会到的。”

近期,李艺殊的独立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技术预测与社会变革(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该期刊为SSCI一区期刊,聚焦未来学、技术评估、技术预测领域研究,其影响因子在“规划与发展”类别中排名全球第七。

从大三时开始构思,到最终成稿发表,李艺殊花了两年多时间,详细分析了“光伏电力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构建的可行性以及全球价值。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区域贫困是全球焦点问题,也是人类的严峻的挑战。通过在全球大规模推广一种光伏电力生态系统,有望一揽子克服这三大难题。”他说。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国,也是世界上因光伏发电减排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我国近十年来光伏发展的路径,以及光伏在扶贫领域的应用,揭示了中国正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一种‘光伏电力产业系统’的雏形。”

李艺殊认为,在光伏电力生态系统的推动下,光伏发电项目很适合被应用于扶贫计划:

“政府援助贫困户建设光伏电站,将贫困地区丰富的阳光转化为穷人的财富,使他们至少能在25年内摆脱贫困。”

(记者:苟洪景 石露芸 供图:李艺殊)

2019年01月29日

本科生团队斩获iGEM国际大赛银奖 为脑疾病治疗带来新曙光

本科生团队斩获iGEM国际大赛银奖 为脑疾病治疗带来新曙光

近日,17位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科学系的本科生赴美国波士顿参加了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iGEM)决赛,...

阅读更多
创新家|​工设、电气、计算机三系学生合力打造老年中风患者复健器材
科技

创新家|​工设、电气、计算机三系学生合力打造老年中风患者复健器材

“可能有的人喜欢用概念性设计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但是我更想要基于现实情况,做出一些真正能影响人们生活的产品。” 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生邹洋是这么总结他...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