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 (2019年2月-2019年3月)

2019年04月02日

过去的两个月间,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苏州电视台、《苏州日报》等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媒体,关注并报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科研成果、国际妇女节论坛、教育改革与创新、学子积极响应“两会”等内容。

在海外媒体《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上,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多次发声。

 

【2019年2月至2019年3月媒体报道精选】

1. 科研成果

新华社:中国科学家绘制出人类最准确RNA分子m6A修饰地图

 

导读:近期,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学校生物科学系孟佳博士的带领下,实现了对全转录组RNA分子m6A修饰的预测,绘制了人类迄今为止最精准的m6A表观转录修饰地图。进一步研究或将揭示基因性状与人类某些重大疾病的关联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生物信息领域知名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孟佳博士指出,在RNA修饰领域,西交利物浦大学团队是第一个应用35种组学信息进行预测的科研团队,将准确性提升到90%,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该新闻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除了国内媒体扬子晚报看苏州等的报道,还通过新华社英文平台日文平台中新网英文平台人民网西班牙语法语平台向国际传播;

海外媒体Technology timesNamibia Press AgencyChine informationsspanish.china.org.cnNaverCNETBusiness TodayTechnodeMarkets Insider也对该新闻进行了积极报道。

看苏州:未来列车怎么跑才省电?西浦学生的设想登上顶级期刊!

导读:近日,西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面向车载储能设备的列车速度轨迹优化问题研究》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IEEE智能交通系统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中。 论文的第一作者伍朝显是电气系的博士生,他介绍说,这个项目提出了全新的算法来优化未来列车运行的能耗和效率,是目前交通领域内很前沿的研究方向,这个项目也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该新闻吸引了英国媒体《铁路公报》(Railway Gazette)的报道。

 

《新华日报》:助听器也能“看得见”——视觉信号未来将改变人类感知手段

 

导读:听觉作为人类感知手段之一,一直是不少研究的重点领域。西交利物浦大学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系的安德鲁·亚伯博士和其团队设计了一个新系统,他们在助听器中加入了捕捉人说话时唇形特征的视觉信号,以提高助听器的使用效果。最新研究成果也在IEEE计算智能研讨会上进行发表。亚伯博士和他的同事希望能够将词语识别和预判对话结合,同时整合环境识别及其他视觉信息处理手段,有一天能创造出能够像人一样 “思考” 的改进型助听器。

2. 国际妇女节论坛

苏州教育电视台:西浦举办国际妇女节论坛 聚焦性别平等致敬女性力量 (视频)

 

导读:“2019年国际妇女节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成功举行。论坛以“平等的力量:向女性力量致敬”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卓越女性,分享她们的故事,向社会推广性别平等。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钞秋玲教授以“成长,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以自身为例,讲述了女性该如何克服束缚,追寻自己的梦想与权利,她在演讲中呼吁更多的女性关注自我发展,增强选择的主动性。

该新闻还吸引了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看苏州等媒体的报道。

 

3. 师生风采

《扬子晚报》:西浦学者27个科研项目获重点专项资助 致力为地方经济营造创新生态系统

 

导读:在近期举办的西浦“重点项目建设专项(KSF)”项目评审会上,来自西浦13个学术院系及多个研究院的51位中外学者,向评审专家们现场展示了其科研项目的规划及优势。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共有27个科研项目获重点专项资助。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评审专家李湛表示,“西浦学者提交的研究项目体现了其国际视野,不仅紧密联系自身专业,而且与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紧密。”

未来网:西交利物浦大学学子聚焦两会 寄语送祝福

导读: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年。近日,全国高校青年学子热议两会话题,对会议召开充满期待。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积极响应两会的召开,在纸上写下了自己对“一带一路”的建设、食品安全、大学生就业、绿色生态等话题的展望。

 

《中国青年报》:苏州工业园区是个吸引创新人才的“强磁场”

导读: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打造创业天堂,全力打造创新人才“强磁场”,让一批又一批海内外人才的梦想在这里起航。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英国留学生亚历克斯在园区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第三次创业,以留学中介以及跨文化交流作为主要经营项目。亚历克斯入驻园区独墅湖创业大学后,享受到各种热情的“创业服务”。除了提供免费办公室以及资金便利,创业大学还专门为外籍创业者推荐注册会计公司。亚历克斯表示,“我打算继续留在这里发展。”

4. 教育改革与创新

《扬子晚报》: 西浦与太仓签署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导读:西交利物浦大学与太仓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包含五个方面的战略合作内容: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附属实验学校、建设西浦基础教育智库、成立西浦创新人才研究中心、培养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以及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太仓市委书记沈觅表达了对西浦的感谢,“这个项目对于留住高端人才、解决民生需求意义重大,太仓市委市政府会全力支持,我们对未来合作发展充满信心。”

该新闻吸引了搜狐苏州日报等媒体的报道。

5. 海外媒体报道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Chinese Officials Becoming Wary of a Quick Trade Deal 中国官员对达成贸易协议持谨慎态度

导读:最近几周,中美双方贸易谈判大致框架逐渐达成一致,中国将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并在一定程度上向外国商品开放市场。对中国政府来说,这项贸易协议是可以接受的,但一些最重要的细节仍未敲定,比如确保中国遵守协定的执行机制,以及取消关税的时间。北京方面担心,最终条款可能不那么有利,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倾向于在最后一刻做出改变。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薄智跃教授表示,“领导人峰会可能是达成协议的唯一途径,因为特朗普非常有兴趣亲自达成协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China's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leaving its senior citizens behind 中国的科技革命正把老年人遗忘

导读: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拥有8.9亿用户,人们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可以不用纸币,这一比例远超许多发达国家。但另一方面,迅速的科技进步把老年人群体甩在身后,给无法快速适应数字化趋势的老人造成很多生活上的障碍。许多专家呼吁,应该发展“银色经济”,帮助老人适应科技发展。西浦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系的梁海宁博士表示,“在未来,老年人会是科技产品的重要用户。如果他们能够熟悉和掌握新科技,譬如移动支付和即使通讯,这将大大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编辑:杨一雪)

2019年04月02日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 (2018年12月-2019年1月)
要闻聚焦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 (2018年12月-2019年1月)

过去的两个月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 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媒体,关注并报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育国际化、教...

阅读更多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 (2018年11月)
要闻聚焦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 (2018年11月)

过去的一个月间,路透社、《中国青年报》、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国际级、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媒体,关注并报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科研成果、高等教育...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