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席酉民:国际教育圏的拓荒者》

2019年10月17日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留学为你来》于近期播出特别节目“归国情,报国心”系列专题。在专题片《席酉民:国际教育圈的拓荒者》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以及带领西交利物浦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做的探索。他表示,大学要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实现中国的强国梦。

主持人:您这一代人在形容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会用一句话叫做“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基本上是跟共和国同步成长的。

席酉民教授:国家的发展恰恰给我们这代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体验机会。我们经历了从贫困到转折,再到改革开放,一直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我们是随着国家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一块儿成长的,我们应该算是见证历史和参与历史变革的一代。

主持人:您觉得您受益的部分和参与到其中的部分分别是什么?

席酉民教授:在受益方面我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所以你会体验到人生的丰富性。在参与方面,我在农村生活过,我在生产队当过队长,也当过会计;后来改革开放,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除了学习以外,我们把学习收获到的东西用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去。

主持人:当年的您可以说是年少成名,35岁成为正教授,两次被破格提拔,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要选择去留学?

席酉民教授:当你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下,特别是在当时比较封闭的环境下,你理解的只是这样一个社会和国家,那么出国才可能有机会让你真正理解世界其他地方是什么样子,世界整个局势是什么样子,这个时候你才能站得更高,去看待自己人生,看待自己的事业,也才有可能以更好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为这个社会多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您在国外的时候,过上了有“三转一响”、几大件的生活,没有心动过吗?没有想要留下来吗?

席酉民教授:我出去的时候就没有想过留在那儿。当时,每次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会谈到对中国的判断。因为当时中国确实很穷,很多人(对未来的发展)持有悲观的态度。但是我一直持有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度。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它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由于我在中国农村最底层生活过,我知道中国一旦把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它的潜力巨大。

这也是我出国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并不是看了世界的好,就觉得我们不行,而是看了世界的好,(来探索)我们的机会是什么?我们的可能性是什么?我们这代人能不能利用我们的能力来实现这种可能性,让这个国家从穷变富、从弱变强、从不合理变得合理,形成我们自己的体系?

主持人:您当时决定加入西浦担任执行校长,有没有人反对?

席酉民教授:我周围人都是反对的。但我认为,在当下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时代,全球面临教育重塑,这时候给你一个机会,让西交利物浦大学有机会跟全球的大学,包括一流的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你可以没有包袱地去创造一个新的教育(模式)——我相信我的能力,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谁不抓住呢?

主持人:您说过其实想办的不是西安交大、不是利物浦大学,也不是简单的1+1等于2甚至大于2。西交利物浦是一所独特的大学,这条路趟出来并不容易,到现在13年了,您这个理念算是实现了吗?

席酉民教授:我当初提出要走突破的道路就是不拷贝外国大学,也不简单拷贝中国大学,而是根据未来的发展把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实践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教育模式。我们要进行四个探索:未来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未来的大学运行体系是什么?未来大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是怎样得?然后再如何根据这三个方面去影响中国的教育?

这四个探索在当时来看是天方夜谭,但现在我们一步步在到位。比如,每年有上百所大学来西交利物浦大学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和培训,包括高等教育也包括基础教育,所以这些目标正在逐一实现。

主持人:有人说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留学生加工厂”,因为很多毕业生毕业之后都直接出国,这点您怎么回应?

席酉民教授:其实经常有人说这个事,不仅仅是批评西交利物浦大学,清华、北大不也被批评了嘛,说你这不是给外国培养留学生吗?

我们的学生不满足于本科毕业直接就业,他们都希望有更高的平台,他们选择去国外的原因就是想要站在一个世界舞台上看看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去体验不同的文化。然后他们大部分都会回国。比如说三年前我们大概有一万个毕业生的时候,光在上海工作的人就有3500人,而且10%以上达到了总裁、总监级别,尽管他们只是20多岁、刚到30岁。所以西交利物浦大学虽然是全球就业,但是绝大部分人会回到中国。即使他们在国外就业,我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好,在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成为现实,而这些学生终究会回国。原因是,他们在等他们的事业做得更大、有更多基础的时候,再回到中国工作。我相信在21世纪,中国一定是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主持人:西浦的探索对于中国的教育领域来说意义是什么?

席酉民教授: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国家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环境下,要生存下去、要发展得更好,一定是靠创新。那创新的背后一定是人才,而人才的背后一定是新的适应这个时代的教育体系。这就是我们教育探索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我们试图通过这种教育探索,从而为我们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来实现中国的强国梦。

(文字整理:陶韵吉 编辑:石露芸)

2019年10月17日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 (2019年7-8月)
校园与社区
要闻聚焦

媒体聚焦: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报道回顾 (2019年7-8月)

过去的两个月间,《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日报》、《科学日报》、《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国家级及省市级媒体, 关注并报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 ...

阅读更多
群星闪耀,方能苍穹灿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西浦执行校长致辞
校园与社区
要闻聚焦

群星闪耀,方能苍穹灿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西浦执行校长致辞

群星闪耀,方能苍穹灿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致辞 小时候最熟悉的作文题目是“我和我的祖国”,长大了变成了“我和祖国共成长”,中华人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