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团队文创作品“寻山捻茶”荣获国际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

2020年12月09日

在2020第五届中国(国际)3D 打印创意设计大赛中,西交利物浦大学团队与来自包括澳洲、法国、中国等地实力强劲的国际团队同台竞争,最终西浦团队的文创作品“寻山捻茶”荣获二等奖。

这款名为“寻山捻茶”的纪念品茶杯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因人而异。茶杯中有两处可进行定制的部件:微缩了茶山轮廓和游玩路径的茶滤,以及融合了茶叶纹理的茶杯底座。游客的游山路线和采摘的茶叶千差万别,因此定制出的茶杯不仅独此一只,也融入了游览时的回忆和情感。

这款纪念品运用了参数化设计方式及3D打印技术,且可以进行批量化定制。

参赛团队由来自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大三的吴圳、大四的李昱雯,以及智能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刘馥源组成。

吴圳介绍道:“在设计初期,我们决定从强调用户体验的角度入手来设计这款3D打印作品。”

团队成员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出发,意图让游玩茶山的人们能够用一只独一无二的茶杯留存下属于自己的旅行回忆。

“我们通过小程序记录游客的游玩路线,把茶山的轮廓和景色微缩在杯子里,游客可以在杯中看见自己爬过的山、走过的路,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刘馥源解释说。

“另外,游客可以给自己摘下的茶叶拍张照片,我们再通过后期处理,让纹理围绕在底座的外面,这也和茶滤呈现的山的轮廓形成了一个远近的对比。”他补充道。

除了用户体验之外,团队成员也考虑了产品进行实际生产的成本和可行性。

在第一版的设计中,他们把茶叶纹理放在整个杯体的外围,滤网则位于茶杯的中部。但是,如果整个杯体都采用3D打印,成本会非常高,要实现他们所设想的透明材质或陶瓷材质也比较困难。

(茶杯的第一版设计)

而在最终版设计中,茶杯的上半部分可以进行批量化生产,可以进行定制化的茶滤和杯底则比较小,“这样实现起来可能性很大,成本也没有那么高。”刘馥源说。

在比赛中取得的优秀成绩,也离不开平时在西浦的积累。李昱雯说,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她在大三下学期接触了一门叫做“可制造性设计”的课程,需要学生对3D打印的全过程进行实际操作。“这门课让我对3D打印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她说。

除了运用在西浦学习过的知识,他们也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精神,例如用于3D打印建模的软件“Rhino Grasshopper”就是吴圳从零基础开始自学的。

此外,团队合作也是成功的一大因素。在这支三人小队中,刘馥源和吴圳主要负责建模和设计,李昱雯则负责统筹设计过程和总结设计产出。“我觉得我们团队配合得很好,大家也都非常自觉,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刘馥源说。

智能工程学院智能机电系的陈敏博士和影视艺术学院的罗承泓博士担任了团队的指导老师。罗博士高度评价了这三位团队成员:“三位同学在听取反馈建议、小组合作上都展现了相当专业的态度,做出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秀作品,而唯有对相应的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提炼出适合转入当代语境、实践于新科技的设计元素。”

陈敏博士介绍说,这是西浦的学生团队第一次参加该项比赛。由于疫情影响,团队成员讨论、设计几乎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她表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参加这次比赛也让团队成员收获颇丰。“在为比赛准备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非常有趣,并且我会有很大的主动性去学习这些东西,因此我觉得收获很大。”吴圳说。

刘馥源也表示,对于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参加这样的设计比赛能够开拓眼界,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

(记者:钱懿、金画恬、李雯祯 编辑:寇博 图片提供:吴圳、李昱雯、刘馥源)

2020年1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