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6日
5月24日,西交利物浦大学与1048苏州交通广播、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苏州广电总台、吴江区交通局、市公路中心等单位共同打造的“行走的党建课堂”在吴江区震泽镇亮相。西浦设计学院副教授陈冰博士受邀讲授实境课程,带领学员走进吴江谢家路村,走乡村公路,看乡村振兴。
“走乡村公路、看乡村振兴”沉浸式实践党课启动仪式在吴江区蚕桑文化园举办,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傅明和西浦党委副书记、知识与信息中心主任毕新博士为活动揭幕。
“这次活动汇聚了西浦的教授和交通领域的专家,共同解读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公路建设在苏州取得的成绩,以小见大,感受祖国的变化,为建党百年献礼。”傅明副局长表示。
西浦设计学院城市与规划设计系副教授陈冰博士应邀讲授实境课堂,讲述如何通过科教下乡,助推乡村振兴,并通过在乡村开设“信仰公开课”,开展教学创新活动。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又在规划上秉承“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苏州这座城市本身就像一个双面绣。然而,陈冰博士指出,城市生活在带给我们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恶化的环境。
陈冰博士介绍道,我国城乡规划在解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经历了敬畏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二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四个阶段。
“2018年,习总书记在访问四川时,首次提出了公园城市的理念,代表着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进了一步。”陈冰博士说,“公园城市所蕴含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人是不可以脱离自然生态而独立存在的,社会经济活动必然要依存于自然生态的环境。”
乡村兴则国家兴
为什么要做乡村振兴,什么是乡村振兴,又应该怎样来做乡村振兴?陈冰博士带我们从三个层面思考了这些问题。
从社会层面来看,“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做出的重要选择。
从经济层面来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继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从环境层面来看,城乡融合共同构成了人居环境,乡村振兴是协调、修复人与自然关系、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关键,也是在小流域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开展生产生活,引导城乡之间资源的双向流动,并孕育形成动态平衡的在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陈冰博士强调说,乡村振兴“不是就地城镇化,也不能简单复制成功经验”。乡村振兴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顺应村庄的发展规律,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西浦,老师和学生们也一直在进行乡村振兴的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反思。在师生们参与规划设计的乡村振兴项目中,陈冰博士介绍了以苏州浒墅关青灯村、镇湖西京村为例的城郊融合类村庄,以江西吉安夏木塘村为例的集聚提升类村庄,以贵州报京侗寨、贵阳麦翁布依族古寨为例的特色保护类村庄等,展示了西浦师生在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上的层层递进与升级。
陈冰博士表示,他们希望在乡村学习、向乡村学习、让乡村学习、为乡村学习。为了真正了解乡村,学生需要驻村2到3个星期;他们实地走访乡村的工匠、手艺人,传承乡村中的工匠精神;通过沉浸式学习,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乡村改造,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以培养未来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
“经过短短四五年的时间,西浦的乡村实践已经把足迹遍布在江苏、江西、贵州和云南,并涵盖了大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到的村庄类型。”陈冰博士说,“乡村振兴的学习与实践不能仅仅在校园内完成,我们需要走出校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陈冰博士精彩的讲课结束后,各位领导与嘉宾们乘坐特色小火车,沿途参观震泽镇谢家路,感受与了解吴江农村公路及吴江乡村振兴现状。
谢家路村于2017年入围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又在2020年成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成为当时全区唯一一个上榜村庄。此后,它又陆续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等荣誉称号。
嘉宾们依次参观了乡风文明长廊、自然教育中心、蚕桑学堂、党群服务中心、月圆饭店、初莲·乡邻中心、苏小花田野餐吧、籽庐、党建小院、周生荡,并品尝了当地特产熏豆茶等,充分体验了特色田园农村优美的自然风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次活动为苏州交通广播城市课堂系列活动,在“看苏州”APP上进行了全程直播,总计获得约2.6万观看量。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回看:
(记者:钱懿 摄影:钱懿 编辑:寇博)
2021年0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