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焦产教融合机遇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西交利物浦大学秋茗会成功举办

2021年11月10日

11月10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十四五’时期产教融合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秋茗会在西浦举办。来自《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近30家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媒体嘉宾、政府及兄弟院校嘉宾,以及大学领导、各院系及职能部门代表出席。

今年正值西浦十五岁周年庆。“15年快速而稳健的发展,让西浦不但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领先者,更成为在中国高等教育界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一个现象。”西浦知识与信息中心主任毕新博士在致辞中指出:“秋茗会既是有关西浦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汇报会议,也是一次着眼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发展,与媒体专家们共同学习和研讨的研究会议。”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以“数智时代教育生态的孕育与发展”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深入浅出地向与会嘉宾展示了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向未来社会和人才需求,西浦与新兴产业和社会进行互动所形成的一系列教育创新和探索。

他以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为例,阐释了以行业整合专业教育,以培养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引领未来新行业的国际化行业精英人才为目标的融合式教育模式。

他逐一介绍了西浦慧湖药学院、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西浦-集萃学院、未来教育学院和学习超市为代表的创新教育模式。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中,西浦走进社会,主动担当“粘合剂”和“催化剂”的作用,撬动相关社会资源,旨在营造支持兴趣驱动、终身学习、创新创业、企业研发和行业升级的教育与创新生态。

不仅如此,西浦还将于11月11日正式发起“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旨在促进和引导社会对未来人才及教育的大讨论,直击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焦虑和痛点,唤醒人们对教育真谛的理解。

西浦副校长钞秋玲教授以“西交利物浦大学行业精英人才培养——综合素养教育探索之一”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她指出在数字网络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更加要重视素养教育,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与责任、个性、行为以及全球胜任力等方面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为此,西浦在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数字公民、慈善与公益、创新创业、绿色环保、伦理道德与责任、劳动教育、心理教育、国际胜任力教育等课程。

钞校长以西浦的“‘大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分享了西浦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方面所做的升级。通过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开展专业化心理咨询和实践活动、启用智能化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提升心理教师及辅导员的专业水平这四方面,形成了心育与德育相统一的 “大心理” 健康教育融合模式。

大会现场,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与分析部副总监王绪甲、西浦慧湖药学院执行院长王牧教授、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博士、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智造生态学院和智能机器人学院院长叶永华教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校院合作部副主任庄韦博士分别分享了他们对产教融合背景下西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的体验、观察和见解。

来自上海君实生物的王绪甲还有一个身份,他也是西浦慧湖药学院第一位校企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他入行十年,见证了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从做仿制药为主的时代升级到做创新药的时代;也经历了君实生物从几个人的创业公司发展到3000多人,业务涵盖双抗、抗体药物偶联、基因治疗、mRNA、小分子等的综合性龙头药企的大发展历程。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背后是对高端人才的巨大需求。“不管是从个人发展还是职位晋升的角度,读博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必要选择。”

读博深造是他一直以来的念想,但确实有现实的困难。“国内公立高校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名额十分有限;在职博士或是带着企业课题深造的机会几乎没有。”

直到他了解到西浦慧湖药学院与君实生物达成联合培养人才的意向。“药学院灵活的机制让我有机会结合企业项目和导师的研究领域来申报博士研究课题。入学后,西浦优越的国际化学术氛围更加让我对这样的机会倍感珍惜。”

“自从我申请成功后,许多同事和周边公司的同行都来问情况,不管是药企还是我们个人,对像咱们药学院这样的联合培养项目的需求是很大的。”王绪甲补充说。

《苏州日报》主任记者袁艺点评说:“王绪甲是从产业转型过来的博士生,是大学和企业协同育人的一个典型培养案例,很契合今天的主题。席校长曾经提过大学应该敞开大门,成为一个更好的资源融合平台,为社会对接各种资源、为人才提供各种帮助,王绪甲的例子很好地印证了这样一个办学愿景,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看到在苏州这片产业生机勃勃发展的土地上,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有西浦这样一所高校能与产业培养出更多人才,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西浦慧湖药学院执行院长王牧教授以“药企当中的药学院”为题展示了西浦慧湖药学院自去年11月成立以来的飞速成长,着重分享了药学院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和科研课题知识产权合作方面的灵活机制和实践探索。他表示:“我们身处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里,与众多充满活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为邻,我们有信心,通过充分地融入来发展壮大自己,并积极担当产业生态的孵化器和促进器,助力苏州的‘中国药谷’战略。”

得益于长三角和苏州强大的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和大学的大力支持,刚满一岁的西浦慧湖药学院硕果累累。目前已开设1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专业,以及生物和化学两个博士专业。今年正在报批中的有3个专业。预计到明年底可形成一个近40人的教学班底。在基础设施方面,3000平米的科研实验室已投入使用,一个多组学药物代谢分析测试中心已经立项建设。计划到2025-2026学年,该学院将拥有近120位学术教员,2000名在校生。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差异化的发展,在5年后能够进入国内药学的前1%,2-3个专业排进专业学科排名前五。”王牧教授表示。

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博士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并领导了西浦最早的产教融合实践项目——“工业企业定制化培养项目”。基于实践经验和对国内产教融合实践的长期观察,他指出,当前产教融合的一大困境是产业和企业融入教育的内驱力缺乏,即使有了积极性,如何深入融入也成问题。

对于后一个难题,张博士指出,产教融合的出路在教育创新。“首先要将真实问题导向的教育融入产业需求。”他解释道:“我们目前的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知识体系是核心,大学四年下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地图很重要。然而,面对跨专业和迅速变化中的新兴产业,产教融合的出路是采取研究导向的教育,以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训练能力为目的。”

他进一步提出,要在再造学习流程的过程中融入产业元素,并且在创新课程结构的过程中融入产业团队。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智造生态学院和智能机器人学院院长叶永华教授则分享了他们在融合式教育模式中的具体探索。他说:“我们的行业伙伴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一方面,行业伙伴会把现实中高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脱节的部分提出来,我们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行业伙伴也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有一些课程由我们和企业导师共同教授,有一些则是由企业负责完成。”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力图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真实的场景,让他们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叶永华教授说。

西浦-集萃学院产业院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校院合作部副主任庄韦博士从合作伙伴的视角分享了产研院与西浦在产教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他介绍道:“我们把研究所顶尖的、专业的应用研发人员,龙头企业里的高级工程师这些产业稀缺的人力资源,以及来自产业前端的课题和西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化资源嫁接起来,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创新人才,填补这方面的人才缺口。”

“企业提出的横向需求很难直接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培养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让企业提出需求后,我们研究所的专家把它凝练成一个科学问题,增加科学的内涵,然后用它来培养学生。这样就事半功倍了:企业的横向技术需求解决了,学生完成项目后能够发表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庄博士补充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秋茗会引入时下流行的“剧本杀”元素,与会媒体嘉宾在线索推理的互动体验中与演讲嘉宾产生互动。

在活动展示区,以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新专业为主题的互动展引人驻足。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工程为例,西浦开设的这些新专业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面向当前国家和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培养新兴产业紧缺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互动展也突出了“新专业培养新人才”的主题,从两方面展示了“新”的特征:一方面体现在从以往的学科导向转变产业需求导向;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从强调专业到走向深度跨界交叉融合。

此外,为了感谢、表彰和鼓励全校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对大学品牌和传播工作的支持,大会颁发了2020-2021学年优秀传播合作奖,包括传播贡献奖、新闻贡献奖、新媒体联盟最佳贡献奖和新媒体联盟最佳新账号。

获得“传播贡献奖”的有:理学院、西浦国际商学院、影视艺术学院、语言学院、西浦慧湖药学院、西浦博物馆、招生与就业发展办公室。

获得“新闻贡献奖”的有: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人文社科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西浦智库、科研管理办公室以及科研生产力和创新办公室、研究生院、国际创新港。

(图片说明:西浦副校长钞秋玲教授颁发“传播贡献奖”和“新闻贡献奖”。)

获得“新媒体联盟最佳贡献奖”的有:西浦招生、西浦就业CareerCentre、西浦学生服务、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友会、西浦ILEAD、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西浦会议与活动、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工程学院、西浦学习超市Learning Mall。

获得“新媒体联盟最佳新账号”的有:西浦 School ofLanguages、西浦慧湖药学院、西浦集萃学院、西浦未来教育学院。

(图片说明:西浦副校长丁忆民博士颁发“新媒体联盟最佳贡献奖”和“新媒体联盟最佳新账号”,右一为丁校长。)

(记者:寇博 石露芸 胡秋辰)

202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