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专家走基层 | 外国专家看苏州:新时代“江村”展现中国乡村新画卷

2023年06月07日

5月5日,苏州市社会科学哲学联合会“社科专家走基层”之“外国专家看苏州”活动首站走进苏州吴江,本次调研活动特邀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副教授Paola PELLEGRINI博士、国际学生招生与服务办公室主任Kirsty MATTINSON、中国研究系副教授Pawel ZYGADLO博士、应用语言学系助理教授Paul CHEUNG博士等专家学者来到吴江七都镇开弦弓村和震泽镇众安桥村进行调研,实地探寻“世纪江村之变”,感受中国乡村振兴成果,并从自身专业视角提出有益建言。本次活动由市社科联科普处处长贾薇、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主任宋瑜教授带队。

基于本次调研活动,Paola PELLEGRINI博士的观点文章“从开弦弓村新变化看发展新方向”,Kirsty MATTINSON的观点文章“感受真实发生的乡村振兴”,宋瑜教授的观点文章“江村巨变:一个乡村振兴的故事”刊载于《苏州日报》5月30日B02版。

吴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新时代的“江村经济”吸引了外国专家的关注。
5月5日,在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来自英国、波兰、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4位专家学者一边了解开弦弓村美丽庭院建设情况,一边领取了共享花籽,表示回去后将装点自家的阳台或小院。穿行在定胜高糕团店、江村文化礼堂、小清河观景平台之间,他们深切感受着江村“古朴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时尚交织”的农村新貌。

这是苏州市社科联“社科专家走基层”之“凝眸江南——外国专家看苏州”活动首站走进吴江的现场。专家们来到七都镇开弦弓村和震泽镇众安桥村进行调研,实地探寻“世纪江村之变”,感受中国乡村振兴成果,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苏州新实践,并从自身专业视角提出有益建言。

  • “志在富民”书写现代新传奇

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傍依在一条弓弯的小清河两岸,从高空俯瞰,南村像弓,北村像箭,村名由此而来。开弦弓村学名江村,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长期社会调查的基地,是中外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的窗口,也是国外研究中国农村的首选样本。
193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吴江开弦弓村调研,写出了《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该村成为观察研究“乡土中国”的一面镜子,由此名扬中外。活动中,专家们围绕费孝通先生发表《江村经济》后的80余年时间里,苏州乡村翻天覆地变化开展社科研究,实地感受开弦弓村迈向“城乡中国”,在新时代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发展历程。


农桑文化,江南风貌,如今的开弦弓村已形成一心、一廊、三村、四园发展格局,通过农文旅发展、产业再造,让江南的乡愁望得见、留得下,景色让人眼前一亮。

在江村文化园,专家们感受江村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他们对江南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实地了解七都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时代变化之后,对溇港文化、蚕桑文化、桥文化、非遗文化等赞不绝口。
专家们还了解了费达生女士向村民传授种桑养蚕技术,并兴办缫丝厂,带领村民致富、提升妇女地位的事迹,以及费孝通先生26次到访江村,用勤奋的步履在江南大地写下“志在富民”的传奇人生。

  • “特色田园”蕴藏发展澎湃活力

震泽镇的特色田园风景秀丽,专家们来到这里,看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画卷。
震泽蚕桑文化园位于震泽省级湿地公园西入口,是蚕桑主题生态园、丝绸小镇--震泽客厅,作为中国·江村环长漾乡村旅游文化带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的典范。园区拥有100亩果桑园、1000亩叶桑园、10000平方米丝绸文化广场、4000平方米文化馆。

专家们饶有兴趣地感受种桑养蚕、桑葚采摘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深入了解震泽镇千年蚕桑丝绸历史文化,缫丝、剥棉、制被等江南传统手工艺深深吸引着他们的目光。专家们对太湖雪通过制作漂亮的茧花提升蚕茧附加值以及依托桑葚采摘等发展农文旅的做法连连点赞。

专家们还乘坐震泽湿地片区的“网红小火车”,感受水杉掩映、鲜花盛开的乡村美景,并与众安桥村谢家路自然村月圆饭店老板娘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她讲述众安桥村近些年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回乡创业的故事。月圆饭店“五一”期间吸引1000多名市民游客用餐,带来10万多元营收,给外国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 “宜居宜业和美”如何再获新提升

震泽特色田园中的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像飘浮在田野上的一叶扁舟,由云南大理网红农场柴米多团队运营。在这里,孩子们通过看、听、做,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农作物、自然物产。同时还能体验到蚕桑、稻米、水八鲜、在地鸟类、昆虫、特色糕点等丰富的内容。

外国专家们在这里参加座谈,他们与吴江区镇村的相关人员围绕现代农村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以及“江村”品牌塑造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来自英国的马小龙(Kirsty MATTINSON)询问了农村发展的主要劳动力情况,她还结合英国乡村发展的经验,提出要重视发展高端农产品,通过优化环境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自澳大利亚的张恩耀(Paul CHEUNG)询问现代职业农民怎么培养,当他听说当地通过合作化来培养技能人才,农业种植已使用无人机时,感到非常了不起。

意大利专家宝拉·佩莱格里尼(Paola PELLEGRINI)和波兰专家庄朋(Pawel ZYGADLO)也从“江村”品牌塑造的未来优势和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问题,同时希望当地要在宣传推广上再发力,更好助推乡村更高质量发展。

本文原载于2023年5月30日《苏州日报》B02版。

2023年06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