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是谁?

2024年01月12日

各位关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朋友:值此2024年新年到来之际,西交利物浦大学创业家学院(太仓)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借这个喜庆的节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是谁。

 

如果用一句话介绍,可以这么说: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

  • 西交利物浦大学第二个十年的战略重点
  • 探索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新模式——融合式教育的试验田
  • 培养利用新技术重塑未来行业变革的精英人才的摇篮
  • 推动大学与行业之间深度合作的生态
  • 按照融合共生理念设计建设的连接体校园的典范

看完之后你可能朦朦胧胧不太熟悉到底是什么意思,接下来就通过10个问题带大家深度了解一下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

 

1.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有哪些人哪些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已建成7个行业学院,包括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芯片学院,智能机器人学院,智造生态学院,物联网学院,文化科技学院,产金融合学院,1个创业与企业港,深度合作企业合作伙伴近百家,以及面向社会开放的终身学习线上线下平台西浦学习超市。创业家校园有专业实验室37间,高性能计算机房8间;开设了包括: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供应链管理、艺术与科技、物联网工程7个本科专业; 1个创业与创新硕士研究生专业(10个方向),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商学、电气与电子工程、艺术等博士生专业; 同时,学校在建5个硕士专业:数字化商业、先进微电子技术与材料、先进机器人系统、智能工程科学与工业运营、人工智能,计划在2024年开始招生。在校生1730名,教职工261名 ,其中,学院专任教师团队中共有教授9名,高级副教授8名,副教授27名,助理教授56名。2023年7月,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迎来首届毕业生共计229人。该批毕业生中86.03%选择继续深造读研,其中获全球TOP100 大学录取人数占比高达91%;就业学生中,近一半获得诸如宝洁、IBM、字节跳动等全球知名公司的录用;有2位毕业生选择创业。

 

2.创业家学院(太仓)为什么要通过融合式教育培养行业精英?

1)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数字智能时代AI和机器人会取代或改造很多传统职业,也会创造不少新职业。未来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智力将不会超越智能机器人的“中人”水准。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教育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想要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肩膀上,让它们服务于人类,就一定要有能够驾驭这些现代技术的人才,教育者必须去思考现行的教育体系能否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驾驭AI和机器人?他们一定要有极高的素养以及想象力、创造性、灵活性、擅于处理复杂性和人类情感关系。他们不仅需要有专业造诣,而且需要有其兴趣或工作所在行业的深厚造诣,还要懂得人际关系和社会、管理和创新,以及具备不同文化下的领导力,能够站在新技术的肩膀上进行整合,并具有对新行业统领和驾驭的才能。 然而,全世界现行的以培养专业精英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这种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西浦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建校十多年,学校已初步成功地形成了一种培养国际化专业精英的教育模式,但展望未来,还需要在专业精英体系继续深化和完善的基础上,培养出能够驾驭未来新行业的高度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这种人才不是专业精英,而应是行业精英。所谓行业精英,就是他们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行业造诣,还要有整合能力、创造性以及管理和驾驭能力。未来的人口中可能有10%的人会成为专业精英,成长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不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技术。而另外约有20%左右的人会成为行业精英,利用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去开拓和领导新的行业,为人类创造更贴近人性的生活平台和服务环境。现在的教育比较擅长培养10%的专业精英,但是针对20%的行业精英没有很好的教育模式。

 

2)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在21世纪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程教育也成为各个国家和教育机构争取突破的最关键领域之一。21世纪是人与机器人协同发展的时代,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与智能机器人紧密合作。这给传统基于学科和理论的工程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基于实践的工程教育成为很多国家和大学的选择。如麻省理工学院、欧林工学院、新加坡技术大学等新一代工程教育的探索者都在尝试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根据Ruth Graham 博士的研究,当前工程教育领导者关注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技术驱动的创新创业(Technology-driven entrepreneurship)、自主的项目式学习(Active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及严谨的工程基础训练(Rigor in the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而引领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领导者则更加重视基于工作的学习(Work-based learning)、跨学科的专业( Multidisciplinary programs)以及对工程设计和学生反思的重视(A dual emphasis o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tudent self-reflection),未来的工程教育课程更加关注与社会以及外部真实世界的链接(socially-relevant and outward-facing)。Graham博士还指出,世界工程教育的引领者呈现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特别是从北美和欧洲向亚洲的转移,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教育更加关注如何通过工程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

 

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国国务院批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获取不断方便、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将逐步取代大量职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面向实践的应用,并同时拥有知识融合、创新、综合、智慧、变革管理、国际视野、跨文化领导力的人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培养“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这一新的背景下,国家开始推广新工科教育,新工科之“新”,在于提倡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人才培养路径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从过去注重知识与技能导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与素养导向,注重创新创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领导力等方面的培养;人才培养路径方面,从当下细分的专业化精英和课堂制,转变为未来通识教育、宽口径、大类培养、跨学科、产教融合以及真实场景的学习为主导;教学方面,从当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训练为导向以及研究导向。创业家学院(太仓)的融合式教育就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全新探索。

 

3.什么是行业精英, 和传统教育的专业精英有什么不同?

当前国际主流的大学教育培养专业精英,学生到大学后要选一个专业,学习一个很窄的领域,创业家学院(太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行业精英,这与专业精英有什么不同呢?我以大家非常熟悉的微信为例来说明,你们知道微信是谁发明的吗?是张小龙,他学技术出身,运营过Foxmail和QQ,深知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聊天软件,所以后来做出了让每个人欲罢不能的微信。但是大家知道微信中的核心技术并不是张小龙发明的,例如数据库技术,是在1971年由Charles Bachman发明的,微信中的数据加密技术是在同一年由Bailey Whitfield Diffie 发明的。所以大家看到一个好的产品是由技术发明者以及懂技术但同时懂用户的人一起合作完成的。这其实就是未来社会中很可能有幸福的人生和成功的事业的两类人:专业精英和行业精英。专业精英是创造和突破特定技术领域的人,例如这个例子里的Charles Bachman和Bailey Whitfield Diffie。华为的任正非曾经讲公司有一位俄罗斯数学家,很不擅长社交,每次开会最多只是简单说几句话,很多时候他只蒙头在实验室做自己的事,有一天他突然突破了3G技术,助力公司从2G时代升级到3G时代。这就是典型的专业精英。

行业精英完全不同,像张小龙是资深技术人员,尽管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但是他洞悉人性,能深刻理解这个时代的人需要什么,知道他的用户有什么问题和痛点,同时他还善于和团队合作通过技术的革新解决问题。这是行业精英,以创造和满足特定行业需求为己任,甚至有可能引领一个行业或者时代的发展,同时又有本行业发展所需新兴技术的坚实基础。像我们熟悉的创造苹果公司发展奇迹甚至引领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乔布斯、带领团队开发出QQ深刻影响我们这一代人日常生活的马化腾、创立小米手机引领智能手机发展潮流雷军等,都是行业精英的典型代表。两种人的成长路径是不同的,也需要不同的教育体系和过程来支持。大家知道在西浦有两种教育模式,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校园培养的是专业精英,在创业家学院(太仓)培养的是行业精英。未来的社会中,可能有10%的人会成为专业精英,但更多的人(如20%)会成为行业精英,两种人才都是社会亟需的顶尖人才,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不同,各自的生活方式也不同。

 

4.创业家学院(太仓)的行业精英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

2014年,中国提出通过创新创业(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来推动经济转型为创新大国的发展策略,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或“工业4.0”等战略,这些战略对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有巨大需求,对于创新型、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因而探索“高端应用精英”的培养势在必行。区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人)培养定位, “融合式教育”的“国际化高端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较高素养和深厚的技术基础、系统的行业知识以及务实的管理和领导训练、对本行业的发展有创新性见解和创新精神、能够驾驭中高端技术或管理岗位的精英”。西浦创业家学院提出了毕业生的三维素养,包括世界公民素养,技术素养和创业素养。其中世界公民素养包括国际视野、社会责任、跨文化沟通、多语言技能以及行业知识;技术素养包括数字素养、技术熟练度、人工智能素养以及终生学习能力;创业素养包括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下图),具体可参考附件1的详细素养框架。

 

5.融合式教育理念具体指什么?

目前,全世界教育的基本模式依然是专业化,不管学生将来干什么,进入学校必须选学一个专业。但是当学生进入社会后,社会会抱怨学生不具备社会适应能力。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强化学生的适应力,不少学校开始探索跨专业教育,例如给学生提供更多模块化的学习机会,或者开设主修和辅修专业等。即使这样,学生仍然缺乏人生中必需的创业精神以及领导、沟通、创新、合作等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具备的能力的训练。然而,要帮学生获得上述多方面的学习和训练,目前在全球很难找到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融合式教育正是西浦针对这一社会需求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型,在太仓的校园通过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创建行业学院,以培养未来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引领新产业的行业精英人才,同时探索未来大学概念和校园形态,为未来教育提供西浦方案。当前主流大学教育一般大学4年几十门课程,一门学完学另一门,前后课程靠知识和理论连接,行业问题和需求不易于融入这样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也无法有效瞄准素养和能力。下图是创业家学院(太仓)的课程结构,学生从大二开始选择一个行业导向的专业,然后三年的课程学习都由来自企业的融合式项目引导,图中红色上半部分是75%的行业课程和技术课程,紫色的下半部分是25%的创业课程。所以在太仓所有的学生会深度理解一个行业,学习这个行业中的核心技术基础与理论,以及训练这些技术如何促进行业变革的创业思维。

融合式项目驱动的学习流程之下,从真实问题分析到最后解决方案提出,实际上给大学的课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结构,也能更有效地支持上述的学习流程。在这种新的结构和流程下,学校和行业通过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包括课程设计,理论引导,现场调研,问题研讨等等都会调整,当师生、企业专家一起合作研究和解决问题时,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学生的学习,比如老师从学术角度,行业导师是从企业角度,项目导师从操作角度,帮助学生在融合式项目驱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长和各种素养、知识和能力。

 

6.融合式教育理念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融合式项目(syntegrative project)是创业家学院落地融合式教育的关键。融合式项目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问题,学生从大二到大四的课程学习都将在融合式项目的引领之下完成。融合式项目本身并没有学分,也不需要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外完成额外的任务,而是为学生所有的课程学习提供一种环境和场景。例如,在西浦传统的课程设计中,学生在大二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一般自成一体,相互之间通过知识和理论相连接,学生的学习一般远离社会和实践,以掌握特定的知识和理论为目的。融合式项目引入后,学生在课程上的学习可以由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来驱动,这样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再是特定的知识和理论,而是真实社会中的特定问题,这将激发学生去观察社会,并和自己的兴趣点集合起来,然后带着真实的问题去学习特定的知识和理论。对老师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在课堂中把知识和理论讲透彻,而是去引导学生关注真实问题,同时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地学习知识和理论。课程的考核也由过去关注琐碎的知识点转移到学生在项目和问题驱动下的学习结果。因此,融合式项目是课程教学从知识理论导向到项目导向的催化剂。

融合式项目是75%的技术和工程课程与25%的创业课程的粘合剂。学生的技术和工程类课程和创业课程学习尽管同步开展,但是二者如何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学生从行业的挑战和真实问题出发,学习关键的技术理论,并能够思考技术如何回应行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这就要求技术类课程和创业类课程不能各说各话,而是同频共振。要让学生能够在同一个学习环境和场景中把两种课程天然地融合起来。融合式项目就是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技术的理论还是创业的内容,学生都可以置于融合式项目的场景中加以反思。对于教授技术和创业课程的老师而言,如果单纯以知识和理论为主体去做技术与创业的融合难度很大,因为这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如果二者都致力于支持学生做好融合式项目,那么就统一到一个目标框架和学习场景中。融合式项目还是行业资源和学校资源融合的桥梁。尽管学校和老师都期待更多更优质的行业资源和行业专家能够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但是除了企业参观、客座讲师和案例引入等方式外,很难有长期可持续的深入合作,因为很难找到一条企业可以从合作中长期受益的途径。融合式项目致力于打破这一模式,一方面是突破简单从学校的需求出发建立合作,而是通过融合式项目把企业关心的挑战和难题引入到合作中来,这样就有可能通过合作让企业也能受益。另一方面,融合式项目的引入将改变日常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的知识和理论导向的方式授课,学生的学习也是真实项目驱动而不是知识和理论驱动,这一变革让企业从合作中受益变得可能。

 

7.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行业学院与传统的学院有什么区别?

创业家学院(太仓)建设的行业学院与传统大学的建立在学科之上的学院不同。行业学院建立的根基是行业,不是学科,行业学院培养的人才也是行业精英,不是专业学科精英。行业学院建设的逻辑起点是针对数智时代的特征,利用行业整合专业知识培养社会急需的大量行业精英人才,所以其出发点是行业在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冲击下面临的挑战、真实问题和未来趋势。其次,基于这一分析定位学院关注的重点问题和领域,明晰学院对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细化学院的核心技术板块。行业学院的核心技术板块与传统专业学院基于学科来确定的技术领域不同,从逻辑上讲,行业学院的技术领域和理论范围天然就是跨学科的,是由学院所关心的重要行业问题的驱动下确定并随时间迭代的,因为任何行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跨越不同的学科界限。

再次,在技术板块确定后,行业学院需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特别是通过课程体系把行业知识和技术板块整合起来,从而支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深度参与到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我所关注的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挑战是什么?技术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技术的核心理论有哪些?理论的局限和突破的挑战是什么?行业中的机构在利用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中的核心挑战是什么?最后,行业学院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支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追随兴趣,参与实践项目,取得超越知识和理论的收获,为成为行业精英打好基础。特别是要把研究导向型教学作为核心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中

 

8.创业与企业港是否就是一个创业学院?

创业与企业港是创业家学院的平台之一,主要提供两大服务功能,一是与行业学院和合作企业一同开展基于技术的创业教育,这主要通过25%的创业课程与75%技术和工程课程的融合来实现,这种融合体现在对特定行业知识的共同研究创造,以及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具体的融合式项目的共同支持上。创业与企业港的团队需要对7个行业学院所在行业有深刻理解,并且能和行业学院一起研究形成行业课程。同时,创业与企业港的课程教学需要融入到学生的技术和工程场景及项目中,通过与行业学院里面的老师开展联合教学(例如建设卓越中心)的方式,真正支持学生一边学习所在行业的核心技术理论,一边思考和实践这些核心技术理论如何更好地服务行业和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创业与企业港(下图)同时也是企业在创业家学院中发展与共赢的港湾,是大学与企业之间打造生态的平台。创业与企业港里面的市场拓展团队是行业学院与企业之间合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也是把企业的需求和资源与大学的需求和资源进行链接、匹配和整合的关键角色,因此在共生共赢生态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9.学生在创业家学院(太仓)的学习过程是什么样的?

学生在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学习有四个关键部分。

第一部分为内核,是由来自行业的真实融合式项目(Syntegrative Project)牵引的工程技术课程和创业课程。融合式项目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行业精英的主阵地。学生从大二到大四的每一年都会参与到一个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企业人员和西浦师生将在同一个项目中协作,为了促进行业学院中的技术专家、创业与企业港中的创业专家以及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在一个项目上的合作,创业家学院设立“融合式教育卓越中心”,卓越中心是一个虚拟的跨领域团队,针对学生或者企业的需求,把上述三类专家通过一个项目、一门课程或者一个研发项目链接在一起。

第二部分为学习社群与学习共同体,由各类课堂之外的非正式学习活动支撑,例如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想法的“西浦全球创业梦想家大赛”,帮助学生打磨自己的想法的暑期训练营,营造学生社群的各类社团以及项目驱动的短期课程等。这些非正式学习活动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天马行空的想法带到学生社群中发酵并寻找志同道合者,形成团队共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第三部分是创新工厂(innovation factory),其核心功能是支持那些有具体想法的同学验证自己想法可行性和可靠性的平台,创新工厂将会把创业家学院(太仓)甚至苏州工业园区校园内的实验室资源全部整合起来,并提供导师资源,来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尝试搭建新想法的技术方案,或者把一个初步的想法转变为一个工程项目。

第四部分是孵化平台浦创汇(X3 Co-Venture),主要针对那些经过创新工厂验证有潜力的项目,提供包括资金、行业导师、技术导师和创业辅导等赋能。浦创汇通过“激发创新、苗圃培育、产业孵化三个阶段,充分发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并以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为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增值赋能,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最终将创业成果回馈社会。在“激发创新”阶段,通过举办创新沙龙、行业分享会、学生创业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在“苗圃培育”阶段,通过创业导师辅导、创业资源赋能、能力中心支持等方式,针对仍未达到产业孵化要求的早期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帮助其顺利过渡到产业孵化期;在“产业孵化”阶段,通过与行业伙伴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聚焦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创新孵化生态。

以上四个部分从刺激学生有好想法,到指导学生把好想法转化成有潜力的项目,再支持有潜力的项目到商业化,最后实现可以创造社会价值的公司,构成一个完整的孵化体系,将成为学生整合技术和用户体验的绝佳场所。例如,当学生希望建造一个有独特功能的机器人,可以首先去创新工厂打样测试,看看想法是否真的能实现,如果可以,那么就可以申请进入孵化平台浦创汇,这里的支持平台将帮助学生做出真正能投放市场、服务社会的产品。

 

10.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校园有什么特色?

创业家学院(太仓)的校园是世界级的,除了从图上可以看到的周长一公里的大圆环链接着七个敞开怀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的“磁铁块”外,太仓校园还有学校唯一一个游泳池,体育馆的健身设施也是超一流的。校园内有近40间实验室,例如智造生态学院引进的海尔卡奥斯工业4.0智能生产线、产金融合学院引进的上海运匠智能供应链实验室、芯片学院的芯片制造洁净间等,都是行业最前沿的设备和设施。

2024年0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