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机器能思考吗?”
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AI)的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后,人工智能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人工智能的使用门槛被进一步降低,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但一些忧虑也随之而来: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有思想的个体?是否会超越人类?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和苏州交通广播、苏州儿童广播联合推出了“城市课堂”第三季首期课堂,西浦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来自马来西亚的林永义教授以“AI小侦探:破解生成式AI的奥秘”为主题,从人工智能的现状切入,与18名苏州中学园区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畅聊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和教育等现代生活方面的应用,并着眼未来,探讨作为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并合理利用这些技术,提升自己。
(图片说明:西浦机器人实验室)
课堂在智能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实验室展开,这里是进行机器人运动控制相关研究的场所。同学们亲手操控仿生机器人、观看工业机械臂精准作业,沉浸式体验了这些发展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
(图片说明:机器狗和仿生蜘蛛机器人)
正在变强的“弱AI”
“目前,常见的人工智能产品几乎都属于‘弱AI’,即专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解决特定问题的智能系统。这些系统在某个领域或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并不具备感知、思考之类的自我意识。”林教授解释道。
“例如扫地机器人,即使它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实质上也只是根据预设的程序和算法来完成单一的清扫任务。”他补充道。
(图片说明:林永义教授)
林教授表示,弱AI虽然有局限性,但它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家们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拓展人工智能的边界,推动人工智能向高层次发展,获得更高级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及决策能力。
林教授指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生成式AI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能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还能通过学习和思考创作出全新的文字、图像和音乐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这种创造性的智能表现,正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挑战”生成式AI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NI多功能创新实践工程中心,同学们参与了一场AI小测试,用生成式AI猜谜语和作画,亲身感受其与众不同。
“生成式AI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的一大特点就是会创新,可以生成以前从未存在过的内容。”林教授介绍道。
他表示,这一成就源于数据量和算力技术的巨大进步。数据是智能系统学习和改进的基础,那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都是从数据中获得的,而算力的提升则支持着智能系统的高效运行,让它能够处理更多数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这要求我们具备更高的判断力,正确地理解和评估其输出结果,不依附于它。同时,我们也要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领导它向前发展,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林教授总结道。
课后,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一四班的王磊同学表示:“老师在实验室里演示了用机械臂精准抓取积木并搭建小房子,我觉得非常新奇,这是很难得的体验。我对人工智能的不同分支有了更直观、详细的认识,期待未来能够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本期城市课堂于5月18日在看苏州APP、苏州交通广播视频号和苏州儿童广播视频号进行了同步直播,并于直播当天获得了近37万的观看量。该课堂现已同步上线西浦学习超市平台,欢迎观看。
(记者:金画恬 摄影:顾已一 )
2024年0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