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
安福路是上海老旧里弄小区中新兴的一条网红街,每到节假日,便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而与安福路的高度年轻化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包围着安福路的老旧里弄小区,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儿童,许多新建的现代楼房正在取代传统的里弄住宅,人与人的关系正在渐渐疏远。
(热闹的安福路与其周围破旧的里弄住宅)
在目睹安福路现状后,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学生张一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希望能为年轻的中外游客找寻当地文化的归属感,同时也为原住居民寻找里弄的社区归属感。”
近日,她以此为灵感设计的作品《找寻》在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中荣获建筑设计类一等奖,该作品由建筑系助理教授蒋乐源博士指导。张一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互动娱乐形式相结合,将沉浸式话剧表演融入安福路的里弄住宅,让游客体验一场发生在里弄的家庭故事。她希望,无论是游客,还是原住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
(张一诺)
《找寻》提取了上海安福路里弄住宅中的8个居住空间,并将其转译为了话剧场景。游客作为话剧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沿着游览路线依次经过8个场景,在每个场景依据演员的提示进行互动。游客在参与话剧的过程中,不仅是旁观者,更是故事的一部分。他们穿梭于弄堂之间,体验老社区特有的邻里氛围,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结。
(邻里关系:在里弄住宅之间邻居通过窗户聊天)
通过沉浸式话剧表演,张一诺设计了一个充满互动的空间,既为游客提供了探索里弄文化的机会,也让原住居民的生活故事得以重新展现。里弄小区的各个角落变成了话剧表演的舞台,里弄的街道变成了观众观赏话剧的观众席,住宅内部的居住空间变成了演员准备的后台 。
(临街市场的市井氛围)
场地除主要演出场地外,还被赋予了为居民和游客服务的功能,如老年人的棋牌室、儿童学习戏剧表演的教室,以及日常餐饮和购物。这些空间与主要的戏剧表演空间相互依存,为不同的人群寻找归属感。
(里弄住宅中具有归属感的居住空间)
张一诺表示,《找寻》这件作品的创作源自她对上海安福路及其周边里弄社区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她说:“在这条路上,我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归属感:一方面,年轻的中外游客在打卡拍照、喝咖啡的过程中,渴望与上海的独特文化产生联结;另一方面,安福路周围的老旧里弄小区却显得日渐萧条,承载着一代原住民的生活记忆和邻里情感正在逐渐消失。
(街道中的邻里关系:居民聚集在住宅楼下聊天)
“这种对比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同一个空间中,为不同人群创造一种共享的归属感?年轻游客找寻的是一种时尚、文化的融入感,而老社区居民则渴望保留属于他们的历史与情感联系。我希望通过《找寻》这件作品,将这两种对归属感的追寻融合在一起,并为它们找到一种共鸣。”
(楼梯间的邻里关系)
在创作过程中,张一诺发现,安福路不仅与现代文化紧密相关,它也拥有深厚的戏剧历史,尤其是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渊源,这启发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互动娱乐形式结合起来。
“实景剧本杀的形式不仅让年轻人能够以一种他们熟悉且热衷的方式参与到表演中,同时也以具象化的方式将上海独特的里弄文化重新带回公众的视野。
“通过这个作品,我希望能够拉近游客与当地文化的距离,同时也唤醒原住民对社区的记忆与情感。我相信,归属感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通过共鸣与互动,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与连接。”
(一层平面图)
(场地轴测爆炸图)
(供稿、图片提供:建筑系 编辑:钱懿)
202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