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举办2024年国家自然基金申请成功经验分享会

2024年12月11日

理学院于11月29日下午在北校区举办关于国家自然基金(NSFC)申请成功经验的分享交流会。会议由理学院科研副院长杨莉教授主持,共有来自学院三个系的40余位教师参与此次活动。

 

理学院院长John Moraros教授致欢迎词,他首先对西浦高层管理者给予科研工作的支持表达深切感谢,并肯定了学院在2024年度NSFC申请中获得的丰硕成果。他再次向获得资助的7位科研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强调这是学院在科研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此外,Moraros院长鼓励更多的外籍教师参与下一轮的NSFC申请,指出外国专家在申请中可能遇到语言方面的困境,并承诺学院将为所有中外籍申请人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杨莉教授详细介绍了NSFC各项目类别的申请与限制条件,对近五年理学院的申请数据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列举接下来校级及院系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及支持措施,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各项资源。

随后,获得国自然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的5位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宝贵的申请经验。

  • Eben Goodale教授(国家自然基金——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

Goodale教授表示,申请人员可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团队合作,及在相关领域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来增加申请项目的可信度。他特别强调拥有清晰的“科学依据”的重要性,并建议外国学者选择“面上项目”或“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以获得更高的成功率。

与中国传统综合性大学合作申请基金项目,对于在国内(特别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外籍科研人员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 李柏良博士(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李博士提出,申请书的选题要有创新性且与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一致;团队应包括领域内知名学者以增加内容的可信度;申请书的撰写需符合中式语言习惯,也可结合图表增强表现力。

申请书的质量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反复打磨你的提案。”

  • 代伟伟博士(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代博士提出,申请成功因素包括“点子”(新颖的想法)、“本子”(高水平的提案)、“圈子”(科学网络)。申请书需要高质量的图表和数据支持,并明确创新点。建议申请人通过参与学术会议、与领域专家建立联系提高申请成功率。

确保提案是创新的,并且你是领导该项目的合适人选。确保创新性能够被清晰、简明地展示。向经验丰富的专家寻求反馈并修改。充分意识到科学网络的重要性,积极拓展你的科学人脉。通过多渠道宣传自己和你的团队。”

  • 李娟博士(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李博士表示申请书的撰写主要在于回答“为什么这个课题”、“为什么这个方法”和“为什么你能做”这三个核心问题。此外,在中文申请书的文字表达上,可多参考已获资助项目的语言风格和表述形式,以提高申请书的质量与竞争力。

“拒绝是申请过程的一部分。不要因被拒绝而气馁——要利用反馈进行改进并重新提交。”

  • 李婉鑫博士(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李博士分享选好题是基金申请的关键,应结合个人前期基础、领域前沿以及科学意义进行。立项依据中建议引用自己的高水平论文以增强可信度。各部分内容如科学进展、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坚实的基础工作,应紧密结合并相互呼应。

“列出与项目高度相关的文章,重点阐述这些文章的结论和研究意义,并强调它们与项目的关联性。同时,确保全面介绍我们平台能够提供的所有资源和条件,以支持提案项目。”

内容:马润东,丁钰

审稿:John Moraros教授,Li Yang教授

202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