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西交利物浦大学“微硒梦之队”在2024“慧湖青创”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与巾帼创新奖
聚焦农业污染:微塑料污染缓解技术的新突破
项目负责人王一丹与团队成员段玉桦(理学院健康与环境科学系在读博士(Y2))、马英雪(理学院健康与环境科学系在读硕士(Y2))共同协作开展了这一创新性研究,导师袁林喜高级副教授(理学院健康与环境科学系)为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她们从当前农业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该项目以有益微量元素硒为核心,开发纳米塑料土壤拮抗剂和纳米塑料叶面解毒剂,致力于减轻微塑料对农业的污染,促进土壤和植物健康。
通过研究表明,在土壤和叶面中施用含硒产品,可有效降解微塑料残留,减少微塑料对农作物生长的毒性影响。这一技术不仅有助于改善农业环境质量,还能显著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满足市场对健康、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于此次获奖,王一丹表示,这不仅是对她们团队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努力方向的鼓舞。她希望继续深入研究微塑料污染缓解技术,以期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农业领域,为绿色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西交利物浦大学段玉桦在第四届环境修复与健康青年学者论坛获“优秀墙报奖
2024年11月24日,第四届环境修复与健康青年学者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由云南师范大学举办,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Soi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编辑部、高原特色中药材种植土壤质量演变退化与修复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包括浙江大学马奇英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潘波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吴龙华研究员、北京大学程和发教授等知名专家。在此次论坛中,我校理学院健康与环境科学系在读博士生(Y2)段玉桦凭借其精彩的墙报《锑与硒在植物中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剂量效应或摩尔比值效应?》荣获“优秀墙报奖”。
段玉桦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健康与环境科学系硒创新实验室(XILab)的在读博士(Y2),导师为理学院健康与环境科学系袁林喜高级副教授。她的研究围绕硒超积累植物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展开,探讨了锑(Sb)和硒(Se)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在不同的锑/硒摩尔比范围内,锑和硒对植物生长、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将为锑和硒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视角,并为解决环境中锑污染的修复与治理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
素材来源:袁林喜
2024年1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