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年终研讨会:探索领域前沿,共话科研发展

2025年02月10日

2025年1月15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以下简称“AMRC”)年终研讨会圆满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邀请AMRC主要战略合作机构共同分享当前核心研究成果与进展,支持AMRC生态中的个体更好地相互沟通与链接,为下一年更多的高价值合作、高潜力成果打下基础。活动共吸引了超过100位校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研究者以及来自苏州实验室、姑苏实验室、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等相关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读学生的参与,智泉技术、蓝水生态等工业界伙伴也到场共话材料科学的挑战与突破。

会议伊始,西浦理学院院长John Moraros教授对到场的嘉宾和师生表达了热烈欢迎和真挚祝福。他谈到:“AMRC自2024年4月成立以来,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这些都与今天参与活动的各位学术界及产业界伙伴的支持密不可分。因此我们今天相聚在此,不仅是对过去一年成果的分享和探讨,更是希望诞生出更多的灵感与机会,更好地迈入新一年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科研探索和实践”。

西浦助理副校长(科研)徐树公教授为活动作了开场致辞,高度肯定了AMRC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后续的发展表达了期待与祝福。“AMRC自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成为西浦战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2+2+1’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中心将成为材料、通信、半导体、医药等领域的的重要科研平台,也是一个贯通科研与产业界的桥梁。祝愿AMRC在新的一年收获更多精彩的里程碑,也期待AMRC可以持续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以支持西交利物浦大学朝着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使命迈进。”徐树公教授分享道。

随后,AMRC主任、西浦理学院科研副院长杨莉教授对AMRC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做了总结,并与参与者们生动分享了中心未来的核心发展规划。她指出,AMRC持续推进科研与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创新性地提出了“目标导向的4 大合作伙伴”战略,基于中心发展的四个差异化战略维度和目标分别定义了具有不同属性的四种主要合作伙伴类型,结合中心在人员、设备、场地、项目等多个方面的持续升级,实现材料科学多元细分领域的“产学研政社”融合。她表示:“在校领导、各学院和各部门的支持下,AMRC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不懈努力,力争在电子通信系统、医疗技术、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成为领先的国际化科研平台。”

来自苏州实验室的张汝志教授介绍了苏州实验室自2022年成立以来取得的进展,并对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共性关键技术作了关于半导体材料的精彩分享。

任职于姑苏实验室的于文龙博士围绕超导量子计算机展开了分享。他带领参与者们回顾了量子计算机概念出现至今的百年历程,解读了这一技术当前的突破性进展和未来的巨大潜力。“通过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原理,超导量子计算机能够比传统计算机更快地处理复杂数据,这一能力将推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气候变化建模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并且量子计算机的超强算力将在优化产业流程、加速创新和解决全球性难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文龙博士指出。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的苏韧教授聚焦“用于精准合成的光催化剂表面工程”作了分享。他生动阐述了团队在催化剂设计与优化方面的突破,展示了通过表面羟基化的g-C3N4催化剂实现高效绿色反应的新思路。这些创新性的研究不仅提高了反应的绿色程度和经济性,也为光催化合成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充分展示了光催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和可扩展性。他指出:“光催化技术有着巨大潜力,尤其是在空气水净化、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等方面。我们期待在后续的合作与实践,与AMRC共同探索这一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多高价值的应用场景”。

来自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张璇博士就纳米加工平台的发展历程与先进加工设施、材料制备前沿技术作了分享。她详细介绍了纳米加工平台自2009年成立以来的技术进步,在MEMS器件和Micro-LED显示芯片领域、尤其是自主研发的8英寸Micro-LED工艺线的进展和突破。张璇博士强调,纳米加工平台在推动国家半导体技术、纳米技术研发、产业转型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期待与更多领域内的合作伙伴们展开相互的协力和赋能、实现新的突破。

在参与者们相互热烈的交流讨论中,AMRC年终研讨会圆满落下了帷幕。此次活动不仅以学术研讨的形式为研究者们搭建了高度专业化的学术交流平台,还为更多学术与产业的成果融通架起了桥梁,展示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前瞻布局与丰富生态。展望未来,AMRC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各类材料科学创新发展,携手各界合作伙伴共同迎接材料科学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出前沿的、引领的、面向未来的“产学研政社”生态。

2025年0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