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近日,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正式启用五大AI+全新实验室:无人船实验室、苏州多模态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元宇宙科研实验室、数字健康AI实验室和生物医学AI实验室。
五个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落成启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场所,更加速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推动着他们在多个前沿领域的探索与突破。
实验室竣工剪彩仪式
独特定位:紧贴前沿行业发展
与传统学科划分不同,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教学核心在于与行业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未来行业精英。
每一个实验室都代表着学院与行业紧密合作的成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平台和实践机会。在这些创新空间里,学生不仅能够接触最前沿的AI技术,还能与企业、科研机构一起推动行业发展的实际应用。
学生在实验室开放日中体验医疗领域相关的AI设备
以AIAC&CrossOcean USV Lab无人船实验室为例,实验室致力于无人船技术的研究、教学与实践应用。
学生们有机会亲自操作先进的无人船,结合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参与到自主导航、环境监测、河流垃圾收集等创新课题的研究。这种实践机会不仅让学生们对AI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在实践中锤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海之韵(苏州)支持建设的西浦太仓校园浮码头
同样,苏州多模态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也是学院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应用等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旨在通过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学生们在这里可以接触到大数据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元宇宙科研实验室和数字健康AI实验室也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元宇宙科研实验室致力于元宇宙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研探索与产业创新,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入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探索AR/VR应用新领域的平台。
元宇宙科研实验室设备
而数字健康AI实验室则专注于解决医疗保健领域的重大挑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创新工具和技术,赋能个人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和福祉。
数字健康AI实验室设备
开放融合:从偶然的相遇到深度合作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致力于将校园学习、企业实践、行业引领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跨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
这一理念的背后,正是学院与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紧密合作,推动着AI技术的创新应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真正的行业实践机会。
目前,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已经和超过200家全球领先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校园的地理位置也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太仓,这座“中国德企之乡”,汇聚了超过500家德国企业,其中不乏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便位于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紧邻智汇谷科技创新园,这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无缝连接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西浦太仓校园鸟瞰图
AIAC&CrossOcean USV Lab无人船实验室的合作建设正是学院与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企业——海之韵(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的初步成果。
在一个周末,海之韵(苏州)的高管正沿着公司楼下的洙泾河散步,突然他注意到不远处一群学生正在用一艘小型实验船做轨迹实验。与学生们的对话中,他得知这些学生正使用学院提供的小船进行无人船技术的测试,这一幕激发了他对合作的兴趣。
学生团队在校园浮码头做轨迹实验
于是,海之韵(苏州)辗转联系到了商务拓展徐方知老师和学生团队负责老师刘洪斌博士,双方决定展开合作,打造全新的无人船实验室。
接下来的几周里,海之韵(苏州)团队与学院的团队展开了深入讨论。在一次次碰撞中,双方决定不仅在科研项目上开展合作,还要在跨学科教育、校外导师制等领域建立深度联系。更重要的是,这一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技术支持,也给他们带来了实践的机会。
在校园内,海之韵捐赠了先进的科研双体无人船R30,并协助建设了无人船实验室和校园码头,打破了学术和企业之间的界限。两个码头之间的航道,成了学生、老师和企业之间协同创新的“流动课堂”。
科研双体无人船R30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校园设计充分体现了“开放融合”的理念,既符合学院跨学科融合与产业协同的需求,也支持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环状学习超市打破了传统的空间界限,将各学院和实验室紧密连接,象征着学术、产业与创新的无缝融合。
这种开放的空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合作的自由空间,还让他们能够轻松接触到全球资源、最前沿的技术以及跨界思维。正如席酉民校长所言:“我们的磁铁形状设计象征着包容与吸引,旨在激发全球资源的汇聚,推动创新,培育新兴行业,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最终为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西浦太仓校园夜景
此次启用的实验室均与相关行业的企业、政府、机构合作建立,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的创新生态。
苏州多模态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由学院与苏州市大数据局共同设立,是首批苏州市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之一。此外,数字健康AI实验室也正在与当地和国家级的医院、医疗健康服务公司以及国际大学等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无限可能。
实验室新貌:有想法,就来尝试
走进这五个实验室,你会发现这里与传统实验室截然不同。它们不再是仅在实验课时才开放的“知识孤岛”,而是全天候向学生开放的创新工坊。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申请进入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尤其支持那些带着具体问题和明确想法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学生在实验室开放日体验元宇宙实验室设备
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使用前沿的技术设备,还能得到来自学术导师和行业专家的双重指导。在实践中,他们不断试错、迭代,最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邹嘉欣对此深切体会。大二时,她在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助理教授刘洪斌老师的支持下,参加了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机器人+领域专项赛。这场国家级A类赛事,不仅是一次学术挑战,更是一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实践旅程。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邹嘉欣和团队使用学院提供的1米长小型无人船进行避障实验。看似简单的实验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与重来:调试参数、反复测试、数据分析……每一个微小的调整,都是在向最终的目标靠近。最终,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团队荣获二等奖。
邹嘉欣(左二)与团队和刘洪斌老师(左三)在颁奖典礼
但邹嘉欣并没有止步于此。大二暑假,她申请了刘洪斌老师指导的暑期本科生研究项目(SURF),深入研究无人船感知相关技术。不同于课堂上的学习,这次的研究更为深入和自主,邹嘉欣和团队不仅要自主设定实验目标,还要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学院之前的小无人船为我提供了启蒙,虽然它船体较小、推力有限,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但这段经历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邹嘉欣表示,“与海之韵(苏州)共建的无人船实验室和专业设备,让我们的技术基础更加成熟,也有更多空间进行创新和突破。”
1米长小型无人船
到了大三上学期,凭借在无人船领域的丰富经验,邹嘉欣自发组建了无人船学术社团——USV Pioneers Club,专注于无人驾驶船技术的探索与创新。
“我们规划了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包括定期的技术培训、创新研讨、实践操作等。除了这些活动,我们还会带领社员们参与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重要比赛。”邹嘉欣介绍道。这不仅是她个人成长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学院“项目驱动学习”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学院老师和海之韵(苏州)的支持下,社团得到了技术支持和先进设备的保障,为更多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接触无人船技术、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
“在本学期,海之韵(苏州)的行业老师已经给社员们开展了2场关于无人船R30设备的技术讲座,使社团能够顺利开展无人驾驶小船的组装与调试等实践活动。社团指导老师、助理教授刘洪斌博士也会为社团成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在技术培训和创新研讨中能够获得系统的学习和提升”。邹嘉欣说。
学生们在浮码头观看无人船技术演示
在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实验室中,像邹嘉欣这样的学生并不少见。他们在项目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实验中不断试错、迭代,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每一个实验室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所,更是创新的孵化平台。
这些完全开放的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真正自由探索、跨学科学习、团队协作的空间。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更培养了主动探索和持续创新的精神。这正是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所倡导的“项目驱动学习”的核心所在。
记者:王诗槐
新媒体:王诗槐
审核:张晓军、许晓旻
2025年0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