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故事 | 一名斜杠青年的跨学科探索之旅

2025年02月27日

“当我在一所中学遇到那些无意识伤害自己来与家庭做对抗的少男少女时,我深深意识到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创伤需要更专业的干预。”这段本科时期的公益实践经历,让本科主修社会工作的钟飞云找到了学术深造的支点。

如今,这位斜杠青年——既是心理健康志愿者,也是业余模特、摄影师,自媒体博主,还是艺术疗愈探索者,选择加入西浦未来教育学院的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硕士专业 ,用跨学科的思维工具解构家庭教育密码。

“我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对儿童与青少年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方向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一众研究生offer中,钟飞云最终将目光锁定西浦并非偶然,“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硕士专业的课程设计既保留了英式教育的严谨学术框架,又融入了对中国本土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我们的导师都有海外学习及工作背景,她们的教学既能兼具国际视野,又能体现本土关怀的,这种教学方式,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例如在对父母教养风格的讨论里,教授不仅会讲解西方的“自主性教养模式”,还会结合中国家庭常见的‘隔代教养’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以及一些特殊的本土婚姻形式带来的教养问题。这种跨文化的学术视角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需要在东西方智慧中找到平衡点。”钟飞云说到。正是这种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交融,让钟飞云确信西浦是她学术深造的理想之地。

知识交融,世界在这里说话

在西浦,钟飞云不仅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上课学习,还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增进跨文化交流,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全球视野。“在未来教育学院的课堂上,我认识了很多外国朋友,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帮助我提高了英语水平,我也帮助了他们学习中文,这真的非常有趣,也让我很有成就感。”她说道。

(钟飞云和同学们在一起)

“未来教育学院的课程跨学科的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视角和方法,这种跨学科的教育让我有了更广阔的知识涉猎,也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能够结合自己的社会工作背景,继续深入了解家庭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钟飞云说道,“心理学课程和家庭评估课程还让我把个案工作中的零散经验串联成网,我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被更好地整合起来了。”

在未来教育学院,课程评估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和论文来完成的,还有很多实践性的任务,例如制作学术海报、设计心理健康宣传册等。制作心理健康宣传册的经历被钟飞云称为一场"学习革命",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任务,虽然一开始感觉有些陌生,但她很快在制作过程当中意识到这种类型作业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实践意义。

"对于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更渴望实操指南,而非理论手册或者专业性更强的文献。这种形式的作业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我觉得我很快会把它用到我的实习实践中去。"

在玻璃幕墙里种下人文绿洲

除了学术上的深度与广度,钟飞云还对学院独特的学习氛围印象深刻。她提到,未来教育学院的教师们充满人文关怀,创造了一个温暖且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精神上得到了滋养和支持。“老师们的教学风格非常开放和包容,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我们学术上的表现,更关注我们的情感需求与成长,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温暖。”钟飞云说。

被问及未来教育学院最珍贵的收获时,钟飞云展示了一张特别的画作,她给这幅画取名为ALIVE(下图)。

“这是我和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共同创作的画,我和她有着相当的默契,她通过讲授艺术疗愈给我带去了新颖且专业的理论和技能学习。我们在这里分享成长困惑,提升对生活、自我和他人的觉察能力,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力被提升了。”

成为未来教育生态的“连接者”

对于未来,钟飞云充满了期待,她计划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推动社会福利和家庭教育的发展。“我希望能将自己在西浦未来教育学院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成为教育生态的连接者。”

这个曾经有过迷茫但是内心仍旧火热的社工,如今已握紧跨学科教育的密钥,正在解锁家庭教育更辽阔的可能性疆域。

(记者:金晓艳 曾可伊)

2025年0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