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SS郑建文博士解析数字技术对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达成碳中和的影响

2025年03月07日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战略与组织管理系副教授郑建文博士及其合作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 “Digit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or carbon neutrality” 的论文,该论文已被ABDC-A 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录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迎来了新机遇。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还为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路径。近日,郑建文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发表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数字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三阶段模型,揭示了数字技术如何从“赋能者”逐步演化为“颠覆者”和“引领者”,助力企业迈向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研究通过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案例分析,总结了数字技术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三个关键阶段。在初始阶段,数字技术作为“赋能者”,优化企业内部流程、提升效率并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对生产流程进行监控和优化,从而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在这一阶段,企业利用数字工具激活传统业务模式,优化供应链管理,并通过信息共享加强团队协作,推动创新文化的形成。

在中间阶段,数字技术开始扮演“颠覆者”的角色,深度重塑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传递方式,推动商业模式的转型。这一阶段的企业通过整合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仅实现流程创新,还开发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例如,利用数据驱动的供应链优化,企业提升了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个性化客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

成熟阶段中,数字技术已成为企业的“引领者”,作为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推动持续创新与碳减排。在这一阶段,企业通过智能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协作开发绿色解决方案,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例如,企业通过数字化领导力建立绿色供应链,优化物流和生产流程,进一步减少碳排放。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生态系统共创推动价值链的绿色转型,为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指出,数字技术对不同阶段的碳中和进程贡献显著。在初始阶段,技术应用更多集中于优化内部流程,如绿色物流和能源管理;中间阶段则通过整合绿色供应链和循环经济实践推动价值链的系统性碳减排;而在成熟阶段,企业通过构建智能生态系统,进一步减少碳足迹。例如,案例中的一家公司通过区块链追踪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仅提升了供应链透明度,还推动了消费者参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研究为数字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启示。首先,它揭示了数字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演化关系,阐明了技术如何推动企业在不同阶段实现从局部优化到系统转型的升级路径。其次,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实践参考,帮助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灵活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商业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郑建文博士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IBSS)战略与组织管理系的副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战略领域,包括企业成长、国际战略和可持续战略,同时也涉及创新领域,涵盖新产品开发、绿色创新、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数字化转型管理等方面。他在创业企业、新上市公司和成熟企业以及供应链环境中对这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多个顶级期刊上,包括Regional Studies、Technov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Energy Economics

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是一本国际化的跨学科期刊,专注于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期刊涵盖环境科学、资源保护、污染控制、生态管理、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等领域,旨在为环境管理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持与创新解决方案。该期刊属被评级为 ABDC – A,中科院分区为 2区,最新影响因子为 8.0,在环境科学与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2025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