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6日
5月15日下午,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学物理学院物理系邀请了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建生院士开展题为 “天文学家谈地球为何能够孕育生命与人类”的科普讲座,吸引了大量师生的参与。
陈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等,为中国现代天文发展以及中国天文走向世界前列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讲座中,陈院士从地球的宜居性切入,详细讲解了为何地球能够孕育生命。他指出,地球之所以适宜生命生存,是因为它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拥有合适的温度和液态水,且地球的质量、磁场等因素为生命提供了保护。
“地球的自转周期、轨道倾斜角度和与太阳的适宜距离等共同作用,为生命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稳定且适宜的环境。”
接着,陈院士讨论了宇宙的起源问题,并介绍了大爆炸理论与哈勃定律,推测宇宙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13.7亿年前的“大爆炸”。他进一步阐述了暗物质和暗能量对宇宙结构形成的影响,并分享了关于生命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分子演化的理论,特别是米勒实验和星际有机分子等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陈院士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一名学生提出“宇宙是否可能经历多次大爆炸”的问题,陈院士表示,尽管这一理论在科幻文学中有广泛的讨论,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并没有找到支持这一设想的证据。
另一位学生询问了量子力学对宇宙起源的影响,陈院士指出,量子物理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微观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这一领域尚在探索阶段,但其潜力不可忽视。
讲座结束后,许多学生表示受益匪浅。一位智能工程学院的学生说:“尽管我并不是物理学专业,但通过陈院士的讲解让我对地球的特殊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宇宙起源和生命的演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天文学的兴趣,也让大家更加理解地球和宇宙的神奇之处。陈院士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复杂的天文学和生命科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索宇宙的热情。
物理系庞晓莹博士表示,未来物理系将继续举办类似讲座,为师生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
(记者:李婷 编辑、摄影:刘沁茹)
2025年0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