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漂绿行为的关系及应对策略

2025年05月26日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西浦国际商学院(IBSS)张捷博士与其他合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Does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Greenwashing?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Media Attention",被国际期刊《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管理》(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接受并发表。这项研究考察了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行为,特别是其从事漂绿行为的倾向。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十年期间的数据,该研究揭示了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企业夸大或歪曲其环境绩效的可能性。

在当今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公司面临着展示对可持续性真正承诺的日益增长的压力。当市场环境因监管政策的调整、需求的起伏波动以及技术的迅猛变革而变得难以捉摸时,部分企业可能会将漂绿行为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为了稳住投资者的信心、守护消费者的信任以及获取监管层面的青睐,它们或许会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举措进行夸大宣传。

该研究在揭示这一直接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外部治理机制如何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加以缓解。其中,政府补贴和媒体关注度的提升被证实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财政激励措施如补贴,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资源紧张局面,促使其将资金投入到真正的环保项目中,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虚假宣传上。与此同时,媒体的积极监督则如同一把利剑,对企业可持续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进行有力约束,确保企业不敢轻易弄虚作假。这些发现清晰地表明,将支持性的政策举措与严格的公众监督相结合,能够有力地推动商业实践朝着更加透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项研究对于行业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企业应当摒弃将透明度单纯视为合规要求的狭隘认知,转而将其视为一种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性声明愈发严苛审视的时代背景下的竞争利器。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架构以及透明的报告机制,企业即便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也能够逐步积累起长期的信誉资产。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该研究着重强调了构建超越强制性手段的支持性监管框架的必要性。政府通过精准投放补贴以及引导媒体秉持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报道,能够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激发企业真正环境创新的政策环境,而非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合规形式。

从整体来看,该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环境不确定性是如何催生漂绿行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视角,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通过凸显财政支持与外部问责制的重要性,该研究为推动企业迈向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一个愈发重视真实性的市场环境中,这项研究强烈呼吁企业将目光放长远,专注于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而非沉迷于短期的形象塑造。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企业在压力情境下行为模式的理解,更凸显了整合公共与私人力量以促进透明度和真正环境责任的无限潜力。

张捷博士于2013年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IBSS)。她在会计与金融相关学科领域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荣获多项殊荣,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荣誉奖和西浦国际商学院杰出教学卓越奖。张博士是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员。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公司金融、公司治理、行为金融学(重点关注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制定)以及商业教育。

《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管理》(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一本专注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国际期刊,影响因子为8.3。它还发表有助于组织在这些领域提升绩效和问责制的案例研究以及跨国最佳实践调查。该期刊关注于社会责任和环境工具的开发与评估、实践案例研究以及不同可持续性方法的相对优势和劣势的评估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建议。它鼓励就可持续性问题的发展以及监测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所提出的要求展开讨论。

2025年0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