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十年同行:见证科研合作与跨国友谊

2025年05月07日

理论与实验实践的桥梁:杨莉教授与英国利物浦大学Richard Nichols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萨克雷大学Yannick Dappe博士的十余年合作

十余年来,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的杨莉教授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Richard Nichols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巴黎萨克雷大学Yannick Dappe博士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分子电子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这一合作将实验探索与理论验证完美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开拓性地塑造了分子电子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新格局。

在合作中,杨莉教授、Richard Nichols教授与Yannick Dappe博士率先将石墨烯电极引入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分子结,提出了在分子结电导测量实验中使用金—石墨烯异质电极的大胆构想。研究发现,与传统的金—金电极相比,金—石墨烯电极在更长分子结上具有更高电流传导能力,有效降低了电子衰减速率,为纳米器件设计开辟了新思路。该成果发表于《Nano Letters》,揭示了石墨烯界面对电子传输的增强作用。此外,团队还开发了电化学STM测量技术,首次实现了对氧化还原活性分子与石墨烯接触界面电荷输运过程的原位研究。这些实验与理论的结合与创新,改变了人们对非对称分子结电导机制的认知。

(a) 金属–分子–石墨烯异质电极分子结示意图
(b) 全碳分子结艺术化示意图
(c)氮苯基大面积分子在光照或化学激发(质子化作用下的双驱动功能开关研究

这一三方国际合作在《Nano Letter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Nanoscale》《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等顶级期刊上先后发表13篇高影响力联名论文,充分展示了理论与实验协同创新的力量。合作期间,Dappe博士每年赴西浦访问(并于2019–2022年及2024–2027年受聘西交利物浦大学名誉讲座教授),利物浦与苏州之间的定期学术交流则进一步增强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计算模拟、前沿实验与创新测量方法,研究团队持续推动分子电子学的突破性创新。

优秀博士校友

这一合作同时培养出了多位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皆颇具影响力的优秀人才:

  • 张骞博士(杨莉教授、Richard Nichols教授联合指导;利物浦大学2019届博士),现任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获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称号。张博士2019年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22年加入重庆大学之后,建立了功能性有机分子器件与电化学增强效应的独立研究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荣获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基金、重庆化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 陶舒晖博士(杨莉教授、Richard Nichols教授和YannickDappe 博士联合指导;利物浦大学2021届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专注于化学栅控分子器件、柔性电子学与二维材料研究,已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30余篇。

三方团队首次齐聚重庆,共话未来合作愿景

在重庆举办的国际分子电子学大会上,三位核心研究人员首次齐聚一堂,共同展望分子电子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随着疫情后国际交流逐步恢复,团队已在过去三年中参与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MRes)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BEng)项目也将于今年9月开始招生,标志着研究与人才培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团队聚焦电化学STM分子晶体管、量子干涉现象和大面积自组装单分子膜等前沿课题,并计划进一步扩大优秀学生的招募与交流,深化院校合作。预计再联合发表20余篇论文、培养更多本科、硕士及博士人才的过程中,将不断涌现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

(左三起)杨莉教授、Yannick Dappe博士、Richard Nichols教授及杨莉教授研究团队出席重庆国际分子电子学大会

(左起)Yannick Dappe博士、杨莉教授与Richard Nichols教授参访苏州

如有意申请我院相关优质项目,请联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BEng):顾天虹博士Gu@xjtlu.edu.cn
  •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MRes):Konstantinos Papadikis 教授Papadikis@xjtlu.edu.cn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博士(PhD):杨莉教授Yang@xjtlu.edu.cn

2025年05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