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2日
纸上得来的金字箴言,难免终觉略浅;若要寻得务实的路径,还需向外放眼躬行。当AI掀起语言服务的数智化浪潮,当全球化纵深发展亟需"翻译+垂直领域"的跨界人才,翻译学子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5月16日,西交利物浦大学翻译专业2023级、2024级学生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融合服务中心,亲历涉外事务的一线场景,并探求智能时代的破局之道。
融合服务中心陈椋琼、吴雪子女士热情接待了翻译专业师生,介绍了中心作为涉外综合性平台的主要职能,并展示了日常工作区域以及所对应的相关业务。我们了解到,融服中心作为服务外籍人士的重要窗口,通过一体化、信息化服务机制,兼具服务细节与人文关怀,为国际来华人士提供便捷高效的涉外政务与生活服务,进而提高服务便利度,向外籍人士传达中国温度与宾至如归的待客之道。其次,融服中心致力于促进文化交流,多次开展多元友好的文化沙龙等活动,展现不同文化魅力,在交流互鉴中相知相通。此外,融服中心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国际化景区的广泛合作,提供丰富全面的国际资讯,为园区国际化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据悉,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融合服务中心与人文社科学院文学与翻译系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曾共建完成园区双语标识翻译咨询项目,为优化园区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言献策。
24级翻译专业新生王义诺同学表示,此前他对外事交流工作的印象仅停留于国家层面的外交工作,本次参访拓展了他对外事工作认知的广度。他还感慨道,若要胜任外事岗位,应具备国际视野,不断强化沟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本次活动也很荣幸邀请到了活跃在行业一线的资深翻译专家吴国栋老师为大家带来专题分享。吴老师积累了20余年的高质量笔译实践经验,曾为央视、土耳其驻华大使馆以及苏州政府部门等提供翻译服务。他的专题分享以“AI时代,译者的破局之道”为主题。
首先,他结合新鲜出炉的《2025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报告 》,对重点数据进行分析,强调人工智能正重塑翻译行业,译者应顺应潮流,寻求破局之道。其次,他从四个维度为大家指点迷津,强调译者应具备语言洞察力,增强技术适应力,提高文化敏锐度,加强文字创造力。对未来的译者,他建议大家主动使用AI,积极与技术协同;主动更新语言与知识储备,做复合型语言人才;主动寻找实践机会,持续练习;主动反思错误,从失败中成长。此外,吴老师慷慨分享了自己从业经历中那些令他记忆犹新的瞬间,通过真实案例,告诫同学们要敢闯敢试,精益求精。
这次参访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与深思。“扩大对外开放与技术更新迭代为语言服务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AI时代,翻译学子应当勇于迎接挑战,专注于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积极适应科技赋能翻译的新趋势,成为符合国际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供稿:文学与翻译系 校审:胡婉 韩致玮 顾已一)
2025年0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