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浦课堂到钓鱼台国宾馆会场:国际关系学子的模拟联合国实战

2025年07月03日

近日,2025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BIMUN)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导,外交学院主办,开幕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大会获得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瑞士驻华大使馆等国际机构的致辞支持,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出席并讲话。会议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北京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

为期三天的模拟联合国大会,为参与者提供了一场紧张而高效的外交实战体验。从代表一个国家参与磋商、推动动议,到在激烈交锋中寻求支持,期间充满挑战与机遇。

来自西浦人文社科学院国际关系系的大四学生闵柏元,凭借出色表现荣获“最佳代表”证书。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表达和策略思维,更深刻的影响了他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走进这场思想与责任交织的成长旅程。

Q1.这次BIMUN会议给你印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闵柏元:这应该是我迄今为止参加过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会议采用的“北京议事规则”,它相比传统模联规则大大提高了效率,改变了以往需要长时间撰写文件、熬夜赶进度的模式。三天的会期几乎都在高频讨论和协商中度过,节奏非常紧凑,但也极具收获。

尽管在会场上大家是立场各异的国家代表,辩论十分激烈,但私下里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会议结束后,我和不少代表都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Q2: 作为国家代表,在面对对己方立场不利的议题时,你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

闵柏元: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这个议题对我所代表的国家不占优势,所以特别强调策略的灵活性。我们不仅和立场相近的代表合作,也主动接触那些原本比较边缘或者立场对立的代表,倾听他们的关切点。因为在模联中,每一票都至关重要。我们努力争取中立代表的支持,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决定动议是否通过。我们的策略理念是:不追求绝对完美,只要方案能够被大多数代表接受,就是成功的。


Q3. 你觉得模拟联合国和传统辩论赛有什么不一样吗?

闵柏元:以前我参加过很多辩论比赛,那种比赛的目标是“赢”, 裁判会根据表现给出评判。但模联不是,主席团并不会直接决定结果,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各国代表之间的投票与协商。

这让我意识到,现实政治其实更接近模联。因为你不可能靠自己完成一切,必须找到别人愿意支持你的方法。真正有效的沟通,不是压倒对方,而是让对方理解你、认同你、愿意与你站在一起。正因如此,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沉默的大多数的想法。光表达自己是不够的,还要有让别人愿意倾听的能力。

Q4. 模联的经历有没有给你个人带来改变和成长?

闵柏元:刚开始参加模联时,我其实是不敢发言,也很怕和人主动交流。但模联这个环境会有点“强迫式”地让我必须去表达、去沟通。因为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如果你在会议中沉默,就等于没有存在感。

于是我尝试在小组中发言,主动找其他代表聊。刚开始确实很不自在,但讲多了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能表达清楚,慢慢的也就不怕了。

最后能够获得“最佳代表”, 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肯定,也是在告诉我“你可以的”。

Q5会议筹备期正值期末周,你是如何平衡学业与备赛的?

闵柏元:那段时间确实压力挺大的。不过让我意外的是,会议的议题“媒体自由与记者安全”其实和我西浦上课学的内容高度相关。很多国际条约、案例和联合国的背景材料,其实我在“国际法”“国际组织概论”课程里都接触过。

所以准备会议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一种复习和实践课堂知识的机会。

那些原本略显抽象的理论,通过这次模拟联合国的实践,突然就“活”了起来。我更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现实意义,也更清楚自己学习这些内容的价值所在。

 

(记者:李若羚 编辑:顾已一)

2025年07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