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题家”到“思考者”:大学如何赋能学生面向未来的成长?

2025年08月22日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8月21日,2025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现场考察对话第一期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式举行。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与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李进教授围绕“从‘做题家’到‘思考者’:大学如何赋能学生面向未来的成长”展开对话。活动通过网易新闻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吸引了170余万网友积极参与。

现场报告环节,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李进教授 (下图)作主题演讲,系统展示其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李进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共编著20余部著作,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包括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在内的20余项各级各类课题。

40余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总结出“思政‘三全育人’点位”“决策上层、决胜中层、决定基层”“发挥女性特质与思维”等多项学校治理实践,其创新理念与教育成果多次被《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业内学者赞扬其“是一个有激情、有思想的校长。”

现场对话环节,席酉民教授与李进教授就相关教育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席酉民教授对李进教授的教育理念、经验及实践予以高度赞誉。同时他指出,当前教育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传统文化观念、传统做法与环境的冲突、人工智能AI对教育模式的重塑冲击,以及全球格局变化对中国教育带来的挑战。”

(左起:主持人西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教授,对话嘉宾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李进教授)

围绕“AI时代的教育本质”这一话题,李进教授从“学生与高校”两个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学生”要做到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在当今时代必须快速适应AI工具,适应以后,大学教育是全面教育,我们必须打好素质基础。确立主攻,丰满两翼,激活两脑,即:主攻所学专业方向,注重外语与计算机技能,全面发展国际视野、情商、数学及社会分析能力。同时激活左右脑,培养形象与逻辑思维。“高校”一方面是避免技术上狭窄的教育,另一方面要避免狭窄技术的教育。把工具用好,激发个性,赋予灵魂。把学生、孩子们推到社会中去,看社会的需求,看行业的需求,适应业态的变化,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才叫真正做到位。

席酉民教授(下图)补充道,没有人能预料十年以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但真正能走向社会,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的人,一定是会和AI一道合作的人,和机器人一道合作的人。他们擅长运用“融合智慧”,创造出超越人工智能的卓越成果。

目前,我国现在大约3000所大学,应用型的接近1000所,真正研究导向的、双一流的不到100所,其他的大学介于两者之间。围绕“实体校园价值”这一话题,席酉民教授通过西交利物浦学生实际案例,论述实体校园的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点燃他们的兴趣、梦想,同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资源支持,并使其在良好的校风与学习氛围中受到熏陶。”他指出,实体校园面临深刻的挑战,必须做出改变——改变教育理念,改变选择标准。让实体校园真正以价值赢得市场,以价值赢得学生,以价值赢得未来。

李进教授认为,席酉民教授的观点极具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他进一步强调,体现实体校园的价值,大学校园必须走出封闭,并从“智慧空间、情感环境、践行资源”三个角度论述实体校园的价值。

两位教授还就如何在大学教育中融入AI技术、如何为孩子选择优质大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网友们也积极参与互动,纷纷留言表示对两位教授教育理念的认同和支持。

相关数据显示,该行动自开展以来吸引了30余家国内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线上累计关注度突破5000万人次,在教育界及全社会范围引发了广泛关注。

四年来,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共邀请17位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教育家,共同探讨社会热点教育问题,为当下及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来源:网易苏州)

2025年0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