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2025 年 8 月 20 日上午,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为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湖北医药学院的暑期研学团队举行了正式的结营仪式。此次仪式由代伟伟博士全程主持,理学院院长John Moraros教授和Dr. Graham Dawson 出席参与。自两校同学抵达以来,为期六周的暑期科研学习与实践活动至此顺利结束,这场仪式也成为了本次学习之旅的收尾环节。
代伟伟博士首先回顾了同学们六周的研学经历并感谢同学们暑期里所做出的贡献。随后,四位同学依次展示了他们的暑期研究成果。
蔡昕怡:湖北医药学院
暑期期间,蔡昕怡同学加入代伟伟博士课题组,参与了 “不同生物氮代谢途径” 的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中,蔡昕怡同学围绕研究主题,系统介绍了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在氮代谢途径上的异同。同时,她还展示了暑期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重点呈现了关于氮代谢关键基因与蛋白的研究内容。其中包括氮代谢关键载体蛋白 SLC25A13 在鸟类、鱼类、哺乳类三个物种中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通过清晰的染色图像,直观体现了该蛋白在不同物种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小鼠肝细胞缺氧条件下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等。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她对IHC、细胞培养等实验技术从生疏到熟练的突破,这一个多月的学习不仅让她掌握了实验技能,更培养了她严谨的科研态度。
倪佳欣:湖北医药学院
同为代伟伟博士课题组成员的倪佳欣同学,也在成果展示中分享了自己的暑期收获。这个夏天,她聚焦 “不同物种氮代谢” 课题展开研究,在实践中积累了扎实的科研经验。研究过程中,倪佳欣同学积极协助研究生开展免疫组化实验,通过细致的操作与观察,成功揭示了氮代谢关键蛋白在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肝脏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后续深入探究不同物种氮代谢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此外,她还独立完成了 qPCR、WB 等多项实验,针对不同时间氨刺激处理下氮代谢关键蛋白的表达量进行了系统检测与分析,清晰呈现了该蛋白表达量随氨刺激时间变化的规律。倪佳欣同学不仅熟练掌握了免疫组化、qPCR等基本实验技能,能独立规范地完成相关操作,更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了一定的课题设计能力。从最初跟随指导思路开展实验,到后来能结合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想法,她在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上都实现了显著提升。
段与时:安徽医科大学
段与时同学是 Alan 博士课题组成员,他在成果展示中分享了自己参与 “药物对斑马鱼的影响” 相关研究及斑马鱼行为学实验的经历与收获。暑期里,他按照实验设计,对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后的斑马鱼进行了持续观察与记录,重点关注了药物作用下斑马鱼的生长状态、生理指标等变化。他表示,这段研学经历让自己收获颇丰:不仅对药物作用机制及斑马鱼实验模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熟练掌握了斑马鱼饲养、实验样本处理以及行为学实验相关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黄栩林:安徽医科大学
黄栩林同学加入的是 Dr. Graham Dawson 的课题组,她在成果展示中分享了自己参与 “纳米材料光解水产氢” 研究的实践经历与成长。暑期期间,黄栩林同学全身心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围绕纳米材料在光解水产氢中的应用展开探索。她熟练掌握了多项关键实验技能与设备操作,包括气相色谱仪的使用、反应釜的规范操作、抽滤实验技巧以及氙灯的调试与运用等,这些技能为她顺利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回顾这段研学经历,她不仅对纳米材料光解水产氢的原理与实验流程有了清晰且深入的认识,更在科研实践中实现了扎实的成长。
John Moraros 院长在仪式致辞中,对同学们暑期期间展现出的学习热情、严谨态度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了明确肯定,这也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与两校后续开展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暑期研学活动的顺利完成,不仅为安徽医科大学与湖北医药学院的学子们搭建了高质量的科研实践与校际交流平台,更让同学们在参与具体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切实积累了实验操作、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有效提升了科研素养与学术探究能力。未来,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研学合作项目,进一步促进高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与学术共同发展。
内容素材:代伟伟博士
审稿:John Moraros教授
2025年0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