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慧湖药学院获批2项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5年09月08日

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助理教授郭斌博士申报的面上项目“骨/成骨/破骨细胞GPR153通过骨源性因子调控高脂饮食诱导的骨骼肌与脂肪稳态失衡的分子机制”成功获批,助理教授朱文俊博士申报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壳聚糖衍生物结构修饰优化介导的胰岛素/索马鲁肽无创透皮递送系统构建及增效机制研究”成功获批!

项目简介

骨/成骨/破骨细胞GPR153通过骨源性因子调控高脂饮食诱导的骨骼肌与脂肪稳态失衡的分子机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肥胖、肌少症等代谢性共病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传统的单器官治疗模式对复杂共病患者干预效果有限,迫切需要从器官互作的整体视角探索新的防治策略。

骨骼不仅是人体的支撑结构,更是通过分泌多种骨源性因子参与全身代谢调控的“生物活性中枢”。近年来研究表明,骨与脂肪、肌肉等组织间存在密切的分子对话,这种“器官间对话”的失衡可能是导致代谢性共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郭斌博士的项目以骨源性因子为切入点,系统研究“骨-脂肪-骨骼肌”轴的调控机制,有望揭示代谢性共病发生和治疗的新机制。

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阐释多器官协同调控代谢稳态的规律,不仅有助于理解骨质疏松、肥胖和肌少症共病的病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开发针对多器官互作网络的药物提供新靶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代谢性疾病防治策略从“单靶点”向“多器官”的转变,符合国家“健康老龄化”战略需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转化前景。

项目负责人

郭斌 博士

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助理教授

郭斌博士于2024年1月加入西浦慧湖药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她于2016年获得中山大学生物科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深造,获运动生理学博士学位。2022至2024年,她在南方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白晓春教授,聚焦于器官交互作用与骨退行性疾病机制研究。

郭斌博士在细胞生物学及运动生理学领域具有丰富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骨骼肌-骨骼”系统的生理生化调控机制及其相关疾病。依托西浦慧湖药学院构建的“社会-大学-产业”生态体系,以及苏州打造“中国药谷”的战略背景,郭斌博士团队将充分利用学院多学科优势和全球资源,致力于运动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发。

郭斌博士团队诚邀国内外科研合作,并欢迎感兴趣的学生加入,目前有含奖学金的博士生名额开放申请。欢迎通过邮箱 Bin.Guo@xjtlu.edu.cn 联系。

更多信息请访问个人主页: https://scholar.xjtlu.edu.cn/en/persons/BinGuo

项目简介

“壳聚糖衍生物结构修饰优化介导的胰岛素/索马鲁肽无创透皮递送系统构建及增效机制研究”

糖尿病已成为席卷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最新数据揭示,202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将惊人地突破8亿大关,其庞大的患病群体及伴随的终生治疗需求,对现有医疗体系提出严峻挑战。然而,传统疗法面临诸多深层瓶颈:患者长期自我管理负担重,导致依从性显著不足,治疗中断率居高不下;口服药物虽便捷,却因消化道降解及肝脏首过效应(首关消除)导致生物利用度低下,尤其是针对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如索马鲁肽)等关键的多肽/大分子药物,口服吸收效率极差,严重制约了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面对口服与注射给药的固有缺陷,透皮给药系统以其非侵入式的给药方式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不仅能大幅降低患者的注射疼痛与恐惧感,有效增强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更能完全规避肝脏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因此,透皮给药被广泛视为一种极具潜力替代或补充口服及注射、改善代谢疾病治疗体验的先进策略。然而,当前的透皮技术主要适用于小分子药物,对于胰岛素、抗体、GLP-1类似物等大分子药物(特别是那些>500道尔顿的分子),如何高效、无创(非注射针头)、可控地穿透皮肤角质层这一坚固屏障并进入系统循环,仍是一个未获根本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

针对上述重大技术瓶颈,本项目的立足点在于团队取得的一项突破性基础科学发现:成功证实了氟化修饰的壳聚糖(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天然多糖)可作为一种高效的透皮递送载体,成功实现抗体的有效透皮输送,这为解决生物大分子透皮难题提供了关键途径。基于此,本项目将进行更深入和系统的机制探索:重点研究采用不同链长和结构的脂肪酸对壳聚糖进行修饰(如疏水性修饰调控),深入解析修饰方法、材料物化性质(如亲/疏水性变化)、透皮渗透行为(滞留vs.入血)之间的内在关系机制。核心目标是通过精准的载体设计,智能调控大分子药物在皮下的局部滞留时间与进入系统血液循环的比例,实现时空可控递送。

项目将在糖尿病模型中将这一创新透皮技术平台进行具体应用示范:开发作用于胰岛素或索马鲁肽的新型透皮贴剂(图1)。关键验证点在于:考察该贴剂能否实现药物的稳定缓释以模拟生理需要,避免血药浓度的剧烈波动;同时评估其长期使用的疗效维持性与安全性。项目的最终愿景是显著提升糖尿病、肥胖等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率。通过打造兼具卓越无创性(极大减轻身心负担)和高生物利用度(确保疗效) 的精准给药新范式,本项目旨在从根源上缓解传统疗法伴随的生理(注射不适)与心理(厌烦感、恐惧感)双重依从性障碍,为全球数亿患者提供更人性化、可持续的优质治疗选择。

图1 项目的设计示意图

 

项目负责人

朱文俊博士

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助理教授

朱文俊博士于2013年至2022年期间在苏州大学进行本科及博士的学习研究,师从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刘庄教授;2022年至2024年在苏州大学刘庄课题组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8月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

朱博士主要在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经皮与跨黏膜递送领域从事研究。围绕如何提高生物药局部给药效率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经皮及跨黏膜递送系统,并探索了多种基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皮肤疾病、皮肤肿瘤治疗、皮肤抗衰老,经皮新冠疫苗及鼻内疫苗递送新策略。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ACS Nano, 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期刊。共发表论文25篇,论文总他引2000余次,SCI H-index 为 20。

朱博士重视跨学科合作,并积极寻求与来自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应对药物递送和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复杂挑战。如果您在这些领域有共同的兴趣,请随时通过 wenjun.zhu@xjtlu.edu.cn 与他联系,讨论潜在的合作。

更多详情见个人主页:

https://scholar.xjtlu.edu.cn/en/persons/WenjunZhu

2025年09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