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科技、文化跨界融合!西浦“MOSAIC”亮相2025上海意思设计展

2025年09月16日

2025年9月9日至12日,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以主题展区“MOSAIC:设计探索与创新中心”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亮相第56届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的“意思·设计展”,集中呈现了跨越家具、陶瓷、珠宝、插画、灯具与软体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师生作品,展现设计、科技与文化的跨界融合。

(西浦设计学院“MOSAIC”展区)

中国家博会创办于1998年,是全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家具行业盛会。本届上海家博会吸引了超过15万观众,而意思·设计展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为上海家博会最大的设计特展之一。本届意思·设计展以“呼吸”为主题,由设计师朱小杰策展,汇聚了20余个品牌与设计师的作品,探讨设计如何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注入舒缓节奏,成为日常中的治愈力量。

在此背景下,西浦设计学院的“MOSAIC”展区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MOSAIC是“Multidisciplinary Objects, Systems, Art,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的缩写,既展示早期概念与实验性设计,也呈现前瞻性愿景和文化思考。

策展人、西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Ivan Parati指出:“MOSAIC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空间,它更是学术研究、创意实践与社会现实相交汇的平台。通过前瞻性的原型、多学科的合作和概念化的作品,MOSAIC向行业、科研人员和创意人才发出邀请,共同探讨未来项目,把前沿理念转化为现实。”

本次展览是MOSAIC的第二次公开亮相,此前,它已在2025广州家博会“设计点心”展区展出部分作品,凸显了其作为学术与社会连接纽带的潜力。

展区涵盖了多件跨学科设计作品。其中,西浦建筑系副教授蒋乐源带来了两组作品“Poly Frame”和“ParaVase”。“Poly Frame”是一组利用3D打印蜡模与银浇铸工艺制作的银饰,主体由多个相连的环组成,刻意保留空隙,象征自然循环与生命力的自由生长,同时展现空间结构的美感,金属质感也增强了作品的力量感。

( “Poly Frame”)

“ParaVase”受自然肌理启发,利用参数化工具将树皮、波纹等有机形式转化为花瓶表面。作品将几何的精确与自然的流动结合,创造出视觉与触觉皆具吸引力的器物,唤起和谐、温暖与与自然亲近的感受。

(“ParaVase”)

西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Ivan Parati同样带来了两组作品——“Orivasi”和“Parajoy”。“Orivasi”结合了折纸艺术与陶瓷设计,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成型技艺,通过模拟纸张折叠的方式塑造陶瓷,突破了传统注浆成型的局限,呈现出更为复杂精巧的器物形态。这一尝试不仅展现了陶瓷在形态上的潜能,也拓宽了其工艺与制造的边界。

“Parajoy”则是一系列由数字软件生成并通过3D打印制成的陶土吊坠。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独特的叙事灵感,源自自然、情感或文化符号。它们不仅是可佩戴的物件,更是故事的承载体,体现了设计在叙事表达与个性化制造中的可能性。

(“Orivasi”和“Parajoy”)

工业设计系高级副教授Jacob de Baan设计的陶瓷系列“太阳的幻影”以日晕与海市蜃楼为灵感,将光影畸变转译为器物形态,体现了跨学科的创造力与设计原则的实践探索。他的另一件陶瓷作品“光环”的灵感则来自宇宙中的“白洞”,与吞噬物质的黑洞相反,白洞会将物质喷射至宇宙空间。他与陶瓷艺术家合作,共同创作了这件既简洁又复杂的宇宙意象作品,激发观众的遐想。

(“太阳的幻影”)

由于加石、余一宾、张立文、曹广尧共同完成的“托朗的记忆碎片”由四幅插画构成,以橘园、市政厅、水塔和圣母教堂四处地标建筑为主题,记录并重构葡萄牙托朗村的历史记忆。创作过程结合三维建模、动画与拼贴,将建筑形态解构为无数碎片,在流动中表现时空的流逝,既是记录,也是再诠释,展现村庄在衰落中的独特之美。

(“托朗的记忆碎片”)

“艺术化转译”是一系列壁画,探索了数字与物理媒介的互动。它利用AI生成不同尺度与结构的太湖石意象,将其转译为机械臂的操作语言和路径,让机械臂通过多层次色彩与笔触绘制出三维效果的画作,巧妙融合了技术与艺术,传递苏州与太湖之间深厚的文化联系。

(“艺术化转译”)

此外,展区还展示了Emanuela Corti和Ivan Parati的三件作品:“Sandpaper”,一款以沙丘为灵感、由可回收纸板拼接的模块化沙发;“Tile Table”,利用磁力拼接的模块化茶几,融入伊斯兰马赛克元素,象征个体与整体的联系;“Tactilia”,基于纺织软体机器人研发,模拟脉动与压力,探索触觉亲密体验。

展览还包括工业设计系助理教授王鸿超(Benwu Studio)的“Atrium Floor Lamp”,一个基于铝型材截面的创新照明系统,实现了大面积漫反射的灯光效果;工业设计系副教授Vicente Esteban的家具系列“隧道尽头的光”、“工业与美学”和“学者之桌”,以跨文化视角呈现日常观察;工业设计硕士生团队设计的“译解自然”和“方寸间”,前者是一系列以自然现象为灵感设计并3D打印的陶瓷花瓶,后者是为宿舍设计的模块化衣柜系统,强调灵活性与可持续性;以及九位工业设计系本科生的灯具设计作品。

(“译解自然”)

(工业设计系本科生灯具设计作品)

“MOSAIC”概念由西浦工业设计系主任罗承浤博士发起。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设计学院师生跨界实验的精神,也展示了学院推动设计教育与研究与社会、产业及国际舞台对接的努力,邀请公众体验设计如何跨越学科边界,回应生活需求,并塑造未来想象。

(记者、摄影:钱懿)

2025年0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