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传授到潜能唤醒:清华与西浦教授共探教育本质

2025年09月05日

9月4日下午,2025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现场考察对话迎来第四场。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静寰受邀做客直播间,与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共同探讨“重塑教育的核心价值”这一话题。

史静寰教授(下图)研究领域涵盖高等教育、教育史等,先后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级和跨国合作科研项目数十项。她出版《高等教育史》等学术专著或教材十余部,在《教育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其著作和研究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活动现场,史教授作《相信并善用教育的力量:时代变迁中的教育与人生》主题演讲,她通过回顾自身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学术成果等方面,提出“教育伴随人一生的成长,也是一项值得用毕生精力去追求与从事的事业”的观点。在她深耕的众多研究领域中,她尤为关注“女童教育”研究。她强调,女童教育是打破性别壁垒、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分享自身实践女童教育的成功案例,史教授阐述了教育的滞后性,同时阐明教育如何为女童打开知识的大门,赋予她们改变命运的力量。

“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教与育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良性的互通,并且合理地适配。”她勉励教育工作者,“既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也要做一个实干家。”要在学生成长的合适时机,以适合学生的方式唤起和点燃他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同时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与人为善。

当前,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引发的社会变革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其卓越的内容生成与数据分析能力,为当代教育框架的革新及教育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然而,这一现状也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并重构教育框架的核心要素——包括谁来执教、如何施教、教授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

随着此次对话的深入,席酉民教授(下图)指出,教育已经迈进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怎样根据每个人个性的志趣、理想、兴趣,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让他成长得更健康,是现代教育最主要的问题。他认为,学生培养,要个性化、人文化和体系化。以西浦太仓校区的融合式教育为例,学校、老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充分释放每一个人的潜力,帮助每一个人形成他独特的发展途径。唤醒他的责任、点燃他的志趣、支持他的行动、熏陶他的品德,这才是教育的价值。

席酉民教授还提到,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左起:主持人:西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教授、对话嘉宾: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史静寰教授

在AI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生机与深刻变革。这不仅需要满怀热忱的教育工作者们齐心协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共同助力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直播现场,双方还围绕“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与网友进行了亲切的交流,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内容来源:网易苏州)

2025年09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