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国与席酉民的教育革新

2025年09月30日

9月24日上午,西交利物浦大学北校区中心楼的一间教室内座无虚席,众多师生早早来到这里,脸上满怀期待,安静地等待着一场重要活动——“宝藏校长”王树国的演讲。

这是本年度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活动的最后一场对话,既是久别老友的温馨相聚,也是备受瞩目的压轴大戏。大家都想亲耳聆听这位在教育领域有着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力的校长分享他的教育理念与人生智慧。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左)、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中)、主持人: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教授(右))

家国存心,脚下有光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什么地方?变在中华民族之崛起百年未遇;变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博弈,中美大国博弈;还变在一场新技术革命的来临。

“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半个小时的演讲,王树国(下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着时代变局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如何确保技术发展的同时不忽视伦理和社会责任,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他以深厚的家国情怀为基石,勉励年轻人要积极投身其中,勇立潮头,切实将对这场新技术革命的理解与探索融入我们的实际行动。

提起宇树科技王兴兴、大疆汪滔、DeepSeek梁文锋等一批年轻创业者,他满怀信心:“中国绝不仅仅只有这么几个出色的年轻人,在我们身边还会有一批像他们一样杰出的年轻人。”

“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去创造未来。”他期待一个新时代的大学新形态,期待着一个教育强国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坚信,在人类进步史上,中华民族将会书写新的辉煌,在人类进步史上将会出现更多的由中国人为人类进步所创造的卓越的、丰硕的业绩,也会出现教科书上的那些中国人的名字,是他们塑造了这个时代,是他们创造了人类之未来。

破旧立新,育见未来

不久前,一篇有关王树国教授的专访中提到“中国不只需要‘985’大学”引发思考。文中提到,“我们一定不能‘屈服’于传统的模式,再走回头路没有意义。”

这恰好与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活动的初心不谋而合。

无论是王树国教授,还是席酉民教授,他们都致力于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他们以开拓者、变革者的姿态,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这才有了西交利物浦大学与福耀科技大学。

“路是人走的,我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没有人这样去做一个新的大学。”王树国表示,从自身科研过程中发现,目前的知识体系应当考虑重构,让孩子在实践到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迭代过程当中去成长,而不是上完课、考完试、做实习、做课题、毕业。

席酉民教授(下图)进一步补充道,以个性化为导向、兴趣驱动为核心,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鼓励学生自主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西浦用近20年的时间一直在做探索,并实践发展了三种高等教育方案,一种是改进型的专业精英教育模式,一种是创新性的行业精英教育模式,一种是打破组织边界,按照王老师讲的实现资源共享的未来生态模式。福耀科技大学也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之路。

无界校园,无限可能

整个对话环节,两位教授探讨了“如何发挥领导力、扮演好校长角色、大学教育转型”等诸多话题。但最让人畅想的,还得是两位对未来校园的生动描绘。

席酉民教授提出“生态化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打破校园围墙,并且正在进行一个新的改革——取消“系”的概念。与社会、产业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与成长。能够支持个性化、兴趣驱动、终身学习的学习中心,并且具备先进的育人理念、完备的学校品牌、强大的基于数字网络人工智能的支持体系基础设施、整合全世界教育资源的能力以及自身领先的领域等五大要素。

王树国教授也持相似的观点,他强调,这场新技术革命必将催生一种全新的大学形态,现有的大学形态注定会被新型大学形态所取代。这是一条规律性的趋势,并非取决于个人意愿。

两位教授还分别对未来的福耀科技大学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了展望。福耀科技大学未来将成为学习中心和创新中心;而西交利物浦大学则将为未来教育提供西浦方案,培养活跃于全球的世界公民,助力中国教育生态构建。

活动现场,两位教授还与线上、线下的观众进行了亲切的互动。

(内容来源:网易新闻苏州)

 

2025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