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大学生活对我们的一生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做好每一个选择、实现自我成长?如何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如何平衡自己的兴趣和现实就业情况?
上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了“2025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与学术衔接”活动,校长、教授齐上阵,为新生们的学习生活指点方向、答疑解惑,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西浦的学术与生活。
“我们应该发现每天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这才是大学生活。”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首先为新生们提出建议。他在演讲中指出,大学是帮助人成长的地方、是自主学习的地方,在大学里要有主动学习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知道自己的内心要追寻什么比学会书本里的知识更重要。
西浦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致力于引导学生完成“从孩子到年轻成人到世界公民,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到研究导向性学习,从盲目到兴趣导向到人生规划”的转变。谈到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渡,席校长恳切地说:“你们不再是高中生,在社会遇到的问题不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人的人生过程都不一样,而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部教育史。你可以利用这个教育过程,真正打开自己内心的小宇宙。”
随后,西浦党委书记、学生与信息事务副校长钞秋玲教授以“大学学习意味着什么?”为主题发表演讲,更具体地阐释了新生在西浦要如何成长、成长为怎样的人。
“教育是为未来做准备的。”钞校长说。她鼓励学生最大程度地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培养广阔的视野、宏大的格局和自律的行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具备独立审慎思考的能力。
钞教授指出,要将个人能力落脚到社会建设中去,培养“国际胜任力”,在实现民族复兴、世界繁荣的征途中不断遇见“最好的自己”。
(图为现场答疑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
西浦学术副校长阮周林教授在演讲中为新生们指引了在西浦的“学术之旅”。阮校长从西浦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学位体系、四大导师体系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了西浦学术的相关信息。他特别强调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打好基础,扎实积累英语专业词汇,为全英文授课和考试做好准备。
“大一是摸索和探索的过程。”阮校长说。他指出,选专业的根本在于知道自己的学术兴趣在哪里,这需要用大一的时间去多听、多接触、多感受,比如旁听一两门不在课表里的专业课,多泡图书馆看各种领域的书籍等等。
针对大一新生可能存在的困惑,西浦首席教育官、西浦创新家学院(太仓)领导小组组长张晓军教授围绕“在西浦的三个重要选择”发表了演讲。
“四年后要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六个月后选什么专业?”“准备如何度过大一?”面对这三个问题,张教授尤为强调“经历”和“兴趣”这两个词。他说:“要用经历引导选择,要在真实社会中发现兴趣。”
张教授表示,相比于只坐在教室里读课本,与社会产生互动和连接、大胆探索不同领域更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热爱和专长,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做出真正遵循内心且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选择。
最后,西浦健康与安全事务办公室的金彦老师和永安桥派出所的周所长分别带来了有关传染病预防和校园安全的演讲,助力同学们健康安全地度过大学生活。
这次讲座给大一新生带来的收获颇丰。金融大类的王子乐同学表示,校长和教授们的讲话帮助他明确了大学的目标和方向,坚定了他想在金融数学专业持续努力的想法。工商管理大类的沈珺艺同学也对新鲜的大学生活充满好奇:“校园很新奇,让我很想去探索;新的学期我也会做好自我管理,在尝试和体验中一步步找到自己的热爱、完善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入学教育周,大一新生们还体验了班会、游园会、图书馆导览、社团招新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记者:王舒婵 编辑:石露芸 摄影:李乐知 其他图片提供:学生事务办公室)
2025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