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学子故事丨韩熙竹:守心灯照幽径,驱微芒闯重山

2025年06月11日


韩熙竹
生源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入学年份:2021
本科专业:金融英语
已获offer: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博士
悉尼大学商法硕士及国际法硕士
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律硕士
布里斯托大学银行与金融法硕士
深造方向: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博士(Juris Doctor)

01申请和专业选择

1. 请问你申请的直博专业具体是哪个方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

我申请的专业是金融法方向,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首先本科阶段学习为金融法深造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在个人兴趣上,我一直对金融与法律领域有着浓厚兴趣。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资本的流动运作充满吸引力,而法律严谨的逻辑与规范又让我着迷。发现金融法将二者完美融合,能深入探索金融交易中的法律规则、监管框架时,我便确定这是自己想要深耕的方向。

2. 博士直博的申请准备周期较长,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准备的?包括语言考试、文书写作、联系导师等方面。

语言,是叩开学术世界的密钥。早在大一,我便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统的语言学习方案。从词汇积累到雅思真题演练,每日的坚持如同夯实地基,让我在语言能力的阶梯上稳步攀升,向着理想的成绩全力进发。步入大二,面对跨专业申请的重重挑战,我精准出击,选择法律界资深校外导师作为引路人,借助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填补专业空白;同时,通过线上法律课程深度学习,从理论框架到实务案例,全方位构建硬核专业知识体系,为申请之路筑牢专业根基。时光流转至大三,我围绕申请核心——文书创作,深度挖掘自身优势,将亮眼的学业成绩、宝贵的实习经历与清晰的学术规划巧妙串联,逐字推敲、反复打磨,力求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自身的潜力与热忱。

3. 回头来看,你觉得申请成功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在竞争激烈的申请中,首先我认为高绩点和奖学金是申请成功的核心要素。高绩点不仅是专业知识扎实掌握的直观证明,更是向招生官传递“学习力MAX”的强力信号;而奖学金的加持,则为这份优秀镀上了更耀眼的光芒。所以高绩点与奖学金的双重助力,不仅是申请成功的核心密码,更是开启理想学府大门的黄金钥匙。其次,实践经验则是申请的亮眼加分项。四段法律相关的实习经历,使我积累了宝贵的实务经验。此外,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也展现出我多维度的综合素质,这些经历让我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4. 如果有同样有志于申请港校直博的学弟学妹来请教你,你会重点建议他们从哪些方面开始准备?

港校申请竞争激烈,我认为重点是打造硬核实力,实现学术与语言双线突围。首先,筑牢学术根基。港校普遍要求GPA 3.5+/4.0,尤其需拉高核心专业课成绩。同时,科研与实践双轨并行,理工科建议尽早加入实验室,参与高水平课题研究;商科可通过头部企业实习积累行业经验;交叉学科则需兼顾两者。其次,攻克语言与标化。雅思/托福建议大二前启动备考,针对港校偏好强化写作和口语;GRE/GMAT:商科、经济、社科等专业建议提交,利用大二大三寒暑假集中冲刺。申请港校是场持久战,唯有早规划、稳积累、精准备,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愿学弟学妹们以清晰的目标为舵,用扎实的行动为桨,驶向理想的学术彼岸!

学业经历

1. 您当初选择“金融英语”这个交叉专业的初衷是什么?是否与您日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兴趣有关呢?

选择“金融英语”交叉专业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个人兴趣,对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属性感兴趣,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能帮助更直接地接触国际金融资讯与规则。二是技能复合,希望结合语言优势与金融知识,提升跨领域竞争力,为职业发展增加多元可能性。专业的选择与日后从事法律工作有一定关联,金融领域涉及大量跨境交易和法律合规问题,金融英语的学习让我为后续转向法律行业积累了跨学科基础,但并非直接预设的职业路径,更多是能力储备的自然延伸。

2. 在学习中,注意到您大三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是否是受到了哪些启发让您成绩突飞猛进呢?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学习经验吗?

在大三学年的学习中,我的成绩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一进步源于多方面的自我调整。大三阶段坚定了申请法律博士jD的决心,走上了跨专业的逐梦之路。我主要是明确目标,重塑学习动力。逐渐明晰职业规划方向,意识到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未来发展的基石。这种目标感驱使我主动投入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我将课程学习与未来职业需求紧密结合。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方法、明确的目标与持续的努力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

03 校园生活与个人兴趣

1. 除了专业课程和实习,你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例如在体育馆与高考咨询会担任志愿者。这些经历对你的沟通能力或职业素养是否有所提升?

在我的成长轨迹中,除了专业课程的深耕与实习实践的打磨,志愿服务更是一抹独特且明亮的色彩。无论是体育馆助理工作,还是在高考咨询会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就像一场场生动的社会实践课,从细节处雕琢着我的沟通能力,在实践中锤炼着我的职业素养。它教会我如何在团队协作中找准定位,如何以专业且热情的态度应对突发状况,更让我深刻理解了责任与奉献的意义。这些在志愿服务中收获的成长,成为我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助力我走得更稳、更远。

2. 在校园生活中,你是如何平衡学业、实习与兴趣爱好的?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放松方式或兴趣活动?

学习时,我会以“沉浸式”模式攻克难题,心无旁骛地投入知识的海洋;实习中,我化身职场新人,快速适应工作节奏,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而每当感到疲惫的时候,我便会戴上耳机,播放喜欢的音乐,漫步在校园或公园。轻柔的旋律流淌在耳畔,脚下的步伐丈量着风景,晚风拂去了疲惫,音乐治愈了心灵,所有的压力与焦虑都随着音符飘散,重新唤起内心的活力与灵感。正是这种“学中做、做中思、思中乐”的平衡之道,让我的校园生活既有奋斗的充实感,也有诗意的浪漫与惬意。

04 法律实习与职业规划

1. 你曾在江苏大昶律师事务所进行了两段实习,分别在2022年与2024年。相比之下,这两段实习经历各自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成长?

两段实习,虽在同一家律所,却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2022年是奠定基础、初窥门径,2024年则是在实践中深化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在法律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坚实阶梯。

2. 在整理法庭卷宗与起草法律文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挑战?你是如何克服的?

在整理法庭卷宗与起草法律文书的过程中,挑战如影随形,但每一次突破都让我对法律实务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面对庞杂无序的资料。曾有一起涉及多方当事人的经济纠纷案件,卷宗中包含数百份银行流水、合同协议和往来函件,信息量大且时间线混乱。为理清头绪,我先按时间顺序对文件进行初步分类,再制作详细的证据清单,标注每份文件的关键信息。同时,参考同类案件的卷宗整理逻辑,向律所前辈请教经验,逐步构建起清晰的卷宗框架,最终高效完成整理工作。

3. 在观摩民事法庭庭审时,有没有某一个案件或片段让你特别触动?它是否影响了你对法律职业的理解或期望?

走进民事法庭,原本以为只会见证法律条文的冰冷裁决,直到那场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的庭审,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庭上,曾经相濡以沫的夫妻为房产、存款争执不休,过往的温情化作尖锐的对峙。而法官没有急于敲下法槌,而是用专业的法律分析拨开情绪迷雾,以细腻的共情引导双方理性对话。当调解协议达成的那一刻,当事人轻轻道了一声“谢谢”。当法槌落下,我看见了法律的温度。原来法律不仅是裁判的标尺,更是化解矛盾的桥梁,是让破碎关系重归平和的温柔力量。从那刻起,我对法律人的期待有了具象化的模样,他们手持法槌,眼中有规则,心中有温度,以专业捍卫公平,以善意修复裂痕。法律之路或许漫长,但正因有这样的信仰,每一步都通向更美好的法治未来。

学姐寄语
时光荏苒,回首四载求学路,我由衷感谢母校四年如春风化雨般的悉心培育,感谢老师们毫无保留的传道授业解惑。承蒙信任给予我分享交流的机会,这份知遇之恩令我铭记。带着这份温暖与期许,未来我定当初心如磐、笃行不怠,以奋进之姿回馈母校厚望,书写新的篇章。

 

【人人说】
活动策划:人人说团队
文案:王思涵 龚琪 董佳棋
特别感谢:韩熙竹
校审:周秦 王雪婷

2025年0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