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西浦国际商学院(IBSS)Daniel Hampson博士及其合作者的论文《Confidence and Country: How Consumer Economic Outlook Shapes Domestic Country Bias》,被管理学国际权威SSCI期刊《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中科院一区Top)接受并发表。该研究聚焦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消费者对国产商品的认知与选择逻辑,得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结论,为零售行业及品牌方提供关键决策参考。

研究明确,经济不确定性正深刻重塑消费者对国产商品的看法,其中消费者信心(CC,即个体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是影响本土偏好(DCB,指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本土商品的行为)的核心变量。当消费者对经济抱有信心时,购买国产商品的意愿会显著提升,这背后的逻辑是强劲的消费者信心会强化国民身份认同,进而转化为对本土品牌的支持行为;反之,当消费者信心低迷时,传统购买本土营销路径会失效,尤其是那些强调国民义务、助力农户等利他属性的宣传,不仅难以打动消费者,还可能引发抵触情绪,消费者会反感这种宣传带来的道德压力,最终导致策略适得其反。
面对“信心下行期应如何调整策略”这一关键问题,研究给出了明确方向:需转向自我聚焦型宣传,即核心突出商品为消费者个人带来的实际利益,例如更优的品质、更独特的口感或更健康的属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对高典型性商品(与民族文化深度绑定的商品,如中国凉茶、瑞士手表)效果尤为显著,而低典型性商品(不具备传统本土特色标签的商品)则难以通过该策略提升吸引力,需探索差异化路径。
基于在美国与中国两地开展的实证研究,论文为零售商及品牌管理者提炼了三大核心启示:要动态追踪消费者信心,将经济展望的变化作为预判国产商品市场份额波动的关键指标与策略调整依据;要理性运用身份认同,明确国民身份认同在信心高涨期是推动本土消费的强劲动力,但在信心低迷期影响力会大幅削弱,不可盲目依赖;要定制化设计本土购买宣传,在经济下行阶段针对高典型性商品聚焦个人利益传递,摒弃泛化的爱国叙事。总体而言,该研究打破了“购买本土宣传一刀切”的认知误区,指出零售商若能根据消费者信心水平与商品类型灵活调整宣传策略,将更有能力在经济周期的起伏中稳定国产商品的销售表现。
Daniel Hampson博士于2014年获得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其发表的研究成果围绕宏观经济环境与消费主义的关系展开多维度探讨,具体包括巴西市场的炫耀性消费与国产品购买行为、英国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与商店不忠诚度问题,以及美国民众的财务幸福感与经济脆弱性状况。目前,他的研究项目包括对消费者信心与道德消费关系的探析,以及财务对比对朋友间礼物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除了专注于经济学与市场营销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外,Daniel还与其他学者就多个市场营销及管理主题开展合作,研究内容涵盖共享经济中的消费者不文明行为、复古市场场景下的策展式消费、组织内部知识隐藏与共享机制,以及关系亲密度悖论等。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聚焦零售与服务研究领域,致力于为这两个快速发展且不断融合的领域提供研究交流与观点探讨的平台,核心关注消费者行为、政策制定及管理决策三大方向。
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