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5“苏州·代谢”学术研讨会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南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圆满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代谢与肿瘤、免疫及代谢性疾病干预等重要研究领域,深入探讨代谢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技术突破,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研讨会由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与苏州市生物学会、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苏州大学欧美同学会、九三学社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市系统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苏州市代谢综合症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并得到了SCIEX、上海迪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安升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复百澳(苏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苏州市生物学会理事长、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苏雄教授主持。
研讨会围绕代谢调控与疾病干预的前沿议题,设置了两天紧凑而充实的学术议程。与会专家就肠道代谢、糖脂异常、脂肪肝病、细胞器互作、代谢成像、免疫代谢、铁死亡等多个热点方向,分享了最新科研进展与技术突破,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具体学术报告内容与讨论亮点:
10月31日下午,研讨会正式开幕。在首场报告中,中科院药物所谢岑研究员围绕肠道稳态失衡机制和干预策略,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与潜在干预途径;中山大学陈思凡教授介绍了Gal-3通过相变调控糖尿病微血管生成的新颖机制;上海交通大学曹亚南研究员则基于ChinaMAP大数据,展望了2型糖尿病的风险预测与新靶点发现的广阔前景。随后,苏州大学朱珂教授从循环因子致病机制角度,深入探讨了D2D3导致糖尿病的机制及靶向干预策略;王琰教授系统阐释了血脂异常的遗传与分子基础。本环节最后,SCIEX方晶晶博士展示了前沿质谱技术如何重塑代谢组学的研究边界。

11月1日全天,会议进入第二个议程日。在上午的环节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峰教授探讨了脂肪组织中cGAS与缺氧联系的代谢失衡新机制;武汉大学刘勇教授深入剖析了内质网应激在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角色。随后,南京大学杨中州教授分享了细胞器生物学与组织器官发育的最新见解;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于研究员系统阐释了FGF21作为MASH治疗靶点的分子机制;香港大学蒋海波教授则介绍了NanoSIMS成像方法的创新开发与应用实践。
在下午的报告中,北京大学陈晓伟教授汇报了在代谢调控中追踪锰离子信号通路的突破性进展;苏州大学李培山教授阐述了脂代谢重编程驱动中性粒细胞效应功能的新发现,连接了代谢与免疫调控。随后,北京大学强力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安全胰岛素增敏剂在干预代谢衰老方面的潜力;清华大学徐俐教授深入剖析了多胺代谢在脂肪肝病理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苏州大学杨鑫教授揭示了磷脂酸过氧化驱动铁死亡的新机制,并探讨了其从肿瘤抑制现象转化为治疗策略的潜力。

在研讨交流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报告呈现的前沿学术成果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的对话与探索,现场思想交流氛围活跃。
为促进学者间的自由交流,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的师生和志愿者精心准备了茶歇点心与饮品,为严谨的学术会议注入了温馨轻松的交流氛围。

本次“苏州·代谢”学术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青年科研人员围绕代谢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展开了多维度、多形式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学术研究内容涵盖了肠道代谢、糖尿病机制、脂肪肝病、细胞器生物学、纳米成像技术等多个方向,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从理论探索到应用创新,全面展示了代谢科学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广阔前景。会议期间,学者们思想碰撞、观点交融,交流深入、讨论热烈。通过丰富的专题报告与互动研讨,参会者们不仅拓宽了科研视野,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代谢生物学前沿问题的理解。此次研讨会为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联系与互动,进一步强化了科研与产业同题共答,共同推进融合发展,为代谢领域未来的合作研究与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闭幕环节,苏州市生物学会理事长苏雄教授作总结发言。他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对本次研讨会的主办与协办单位致以诚挚谢意,并特别感谢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理学院院长John Moraros教授和生物科学与生物信息学系系主任孟佳教授对会议的大力支持,以及理学院代伟伟博士作为会议总协调人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周到服务。他表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是多方通力合作的成果,期待“苏州·代谢”研讨会持续为推动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发展发挥桥梁作用。
撰文:张子宁、余一琦、成俊翰
照片:刘慧然、杨润玉
校稿:John Moraros、代伟伟
202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