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3日
“我一直希望我能够把我所学到的技术真正落地到使用场景当中,然后创业。”在回顾求学经历时,赖志豪这样说。
本科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他,曾计划成为一名创业者。然而,从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创业与创新硕士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学术深造,前往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这段转变,并非放弃最初的理想,而是一个善于规划的J人关于方向、能力与自我认识的探索过程。

赖志豪(左一)在毕业典礼
想要创业的“工科生”
本科四年,赖志豪专注于算法与编程的学习,已有论文和专利成果产出。他参加过智能小车与机器人设计的比赛,主要负责软件部分的开发。通过实践,他对算法和机器人领域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解。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我不想继续‘做题’,我想要‘创业’,我希望将我的知识应用到工业界。”
比起传统的课堂学习,赖志豪更想参与到实际的使用场景中去。“从工业应用到民生服务,机器人技术的落地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他说。
基于这样的思考,他在规划未来方向时没有选择传统的考研路径,而是把目光投注在国内外更贴近产业前沿、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的新型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赖志豪从高中起就关注的一所学校。当他得知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创业与创新硕士专业新开设了智能机器人的方向,立刻决定申请。在他看来,这个项目能同时提供创业思维与技术深化的学习环境,是理想的起点。
“过硬的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企业运营和产品思维同样必不可少。凭借技术积累和创业学习的结合,我希望能在硕士阶段或毕业后直接投身创业。”

比机会更快一步:他提前进入科研现场
开学前一周,当其他同学还沉浸在对读研生活的期待中,赖志豪打开西浦官网,一一查询学院老师的研究方向,“看看谁的研究和我的兴趣最匹配,然后给他们发邮件。”
“我想要进入一个科研团队,加深技术学习。”赖志豪说。为此,他主动联系到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智能机器人学院的江浩川博士和王身鸿博士。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对赖志豪来说并不陌生:早在校园开放日,他就感受到了国际化的校园氛围,也认可太仓的产业生态与创新活力;开学后,在王身鸿博士的带领下,他参观了设施先进的实验室。

赖志豪(左一)在智能机器人学院与同学合照
“我了解到智能机器人学院的研究当时做到了哪一步,这个实力确实是强大,所以我也相信我在这里能有一番作为。”赖志豪说。
他如愿加入了王身鸿博士和江浩川博士的科研项目组。这是一个典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与苏州本地企业新迈科技联合研发一款可适应水陆两栖环境的“反应机器龟”,项目涉及视觉算法、系统集成与水下环境勘探等技术。
“我负责的是水下目标识别与定位系统,”赖志豪说,“水下环境变化复杂,光线折射、杂质干扰都会让图像识别变得困难。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改进目标检测算法,直接在水箱场景中做测试,而不是在纯电脑环境里运行算法。把算法应用到真实任务中,和在电脑上写代码完全不同。”
从算法到工程、从理论到应用,他在项目中体会到了“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
“王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做研究不能只盯着代码,而要思考问题的本质——这个技术能否真正解决现实问题?如果只是把目标从图片中检测出来,这个算法在工业应用中到底能起什么作用?我们要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
“这段读研经历带给我最直接的就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从以前的做题家思维到现在‘要把技术实际落地’的思维。”他说。他开始理解,科研与创业是相互支撑的过程。
从创业梦到科研路
读研之前,赖志豪的计划十分明确——两年学习、积累经验,然后创业。
但随着他参与更多项目、接触更深入的研究,他对自己有了新的判断。
“研一上学期,除了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我也在研究工业界的最新进展。比对下来,我发现自己离行业顶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非常大。”

“我认为,仅靠两年的研究生学习,达不到我理想的水平。而在机器人领域,如果技术水平不够高,产品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我在研一时就决定,要深入这个领域,去做更系统的研究。”
他没有被“创业”或“读博”这两个方向困住,而是回到自身去判断需要什么。
“老师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学历崇拜,要想清楚读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对我来说,我的选择不是盲目的学历追求,而是对能力提升的清醒认知。”
决定读博后,赖志豪开始着手准备。他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一封一封写邮件。
130封邮件,一个新未来
“在申请博士项目之前,一定要理清楚中间的逻辑,做好分析。”赖志豪说。从研一下学期开始,根据自己已明确的研究兴趣,他做了大量功课,从国内前20所985高校以及中国港澳地区、新加坡和英国的高校中,筛选出与自己研究方向匹配的博士生导师,一一给他们发邮件。
花了一年时间,他联系了130位导师。他在邮件中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项目经验和学术成果,并附上硕士阶段的研究案例。
赖志豪获得了部分高校的面试机会,最终获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录取。
“我的博士课题是自动驾驶的决策与控制,这其实是我硕士阶段机器人研究的延伸。”他说。
目前赖志豪已开始读博,深入探索机器人感知、决策与控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同时他还参与企业合作项目,与华为、大疆等公司进行技术交流。
“东南大学的博士培养也包含实践导向的偏向。作为博士生,我肯定需要在学术领域做出贡献,但同时我更希望用这几年的时间把自己的技术落到某个具体的产品上,将来往工业界发展。”
“选择读博,不是放弃创业,而是让自己更有能力去实现它。”赖志豪说,“未来当我认为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达到了合适创业的阶段,我会走上创业这条路。”
对于西浦的学弟学妹,他的建议很直接:“先想清楚你要什么,是为了学位去读硕读博,还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找准方向,西浦会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探索。”
“实践导向是我选择创业家学院的根本原因。它不会让我们去纸上谈兵,而是让我们每个人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成长。
“我认为,那些更渴望去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更适合选择西浦创业家学院的专业。”赖志豪说。
(记者:张晗 编辑:石露芸 图片提供:赖志豪)
202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