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工作使人成长”——郑吉悦

2024年02月07日

郑吉悦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12级工商管理专业校友。随后,在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就读战略营销专业硕士学位。在毕业后,她加入了小米,再此行业深耕至今,目前担任小米生态链产品经理。

西浦时光

高考之后,在多方面的考虑下,郑吉悦选择了当时还非常年轻的西浦。现在回过头看,郑吉悦对学校的育人方式和理念表达了高度的认同感。她强调到,未来在职场中有竞争力的学生,绝不只是考试的机器,而是在综合素质上出类拔萃的人,在哪里都能很好地适应和生存的人,而西浦非常注重在这方面对学生的锻炼。除此之外,郑吉悦表示对席校长当年在开学典礼上的寄语也记忆犹新,我们是世界公民这一理念使她受益至今。

“本科四年,我给三个关键词的话:开心,朋友,眼界。”


大学时光没有中学那么强的应试压力,也没有工作的压力,更多的是自己去寻找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她认为,在之前的中小学时代,世界聚焦的更多只是她的教室,她的家庭。但是在西浦,她的世界是被打开的。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可以让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社会的种种,而西浦开放的氛围也可以包容下学生的各种天马行空,在这里,少有应该,想做更多。

职业领航

谈到职业选择,郑吉悦认为,她从事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的必然性首先是因为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商学院,在西浦国际商学院(IBSS)本科阶段习得的商学知识非常多且庞杂,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会帮助学生建立对商业的全面了解,学习如何分析实际商业问题,并用创新性的方法解决商业问题。在学习了一系列工商管理课程后,她最终兴趣方向选定了市场营销(Marketing)。Marketing的学习过程和咨询体系的研究方法类似,简而言之通过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去分析商业案例,然后给出个人的见解。郑吉悦坦言,大学期间觉得这些知识高屋建瓴,但是工作后发现,学习期间被培养的商业sense,对产品经理这一职业大有裨益,这种方法帮助了她形成自己的视角去思考和看待商业问题,并养成分析这些问题的能力,最后再去想办法去解决它。但在学生时代,这些知识相对宏观,郑吉悦当时也顺理成章地认为这些知识过于理论,因此在工作选择上,她决心选择一个从零到一,稳扎稳打的职业。产品经理是最符合从零到一这一概念的,因为任何产品都起源于一个idea,而到最终会落地成为一个真实的产品,并走到市场走到用户手中。

此外,郑吉悦认为,学生时代还帮助她养成了一个重要的能力——学习能力,学校在提升认知的过程中也锻炼着大家的学习能力。在职场中,当面对一些短期需要养成的技能,如公式运用,PPT可视化等,就能很快地上手并熟练掌握它。而到最后反过来,这些过程中习得的的东西又能反哺个人的认知。

“一个人快速的成长,它更多的是来源于你的认知和你的意识。当你思考如何去看待一件问题时,你就会发现,之前学到的东西会在这个时候起到作用。”

升学选择

基于这样的认知,郑吉悦因此也提出了新的一种升学思路,她认为工作经验是非常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判断自己职业发展的。提出这个想法,其实主要是基于工作经验对思维内容的提升和工作经历对个人的能力成长两个方面。

在郑吉悦就读研究生期间,她的寄宿家庭的另一位印度室友,正在攻读同校的MBA,她发现其实商学院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是非常类似的,只是MBA课程涉及更多职场中的真实案例,以及进行更实操性的分析和模拟。但具备工作经验的人在学习类似内容时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当时郑吉悦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认为自己习得的知识更多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但不知道这些知识未来要被怎么运用。就个人而言,她觉得gap后再去进一步学习可能价值更大。


此外,郑吉悦也提到,当真正步入工作后,工作也会使人成长。郑吉悦举了她一位同事的例子,她的同事是本科北大光华学院毕业,但在毕业时遇到了学术期的瓶颈,便选择了直接就业,决定在有一定工作经验后再去攻读MBA。并且在他第一年工作不是很顺利的情况下,他对此坚定不移。但在第二年他更换了工作,在某头部大厂任职了一年半的商业分析师之后,她却放弃了出国进修的想法。正是因为她在工作经历中收获与成长颇多,对自己的定位和学习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彼时发现如果再选择回到校园进修,更多的可能侧重在享受校园时光而非习得知识了。


郑吉悦同样也是把这个建议给到了自己处于北大医学院大四阶段的表妹,除了出国和保研,其实可以考虑第三条路,也就是尝试就业。

“不必担心文化差异,当然你访问任何国家都会面临这些,但这不正是你要面对的吗?走出舒适区,体验新事物。这里的中国朋友非常热情友好,多亏了他们,我过得很愉快。”

“尤其对于商科的学生来说,如果在本科毕业的时候能拿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机会,哪怕是尝试了一两年觉得不喜欢,你依旧还是一个年轻的人,你还可以再去申请一个你心仪的研究生或者MBA。这样子你会更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而且那件事情对你的价值会更高,至少我觉得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这么选择。”

此外,郑吉悦也补充到,学习选择归根究底还是基于不同阶段的需求。对于就业后再选择回归校园的人来说,寻求知识或许已经成为了弱需求,而强需求可能更多聚焦在个人标签的提升和人脉圈扩展对职业进阶的作用。因此郑吉悦也提到,西浦在这一类项目上应关注到潜在校友的需求是社会身份层面上的,并以之为切口寻求我们的差异化,加之我们的品牌力通过历届校友的认同逐渐积累和上升,形成西浦的独特优势。

4 职业视角

郑吉悦于小米公司生态链部门任职产品经理,主攻于生活周边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郑吉悦所在的智能硬件组,涉及摄像机、门锁、传感器、智能音箱等。在万物互联的概念下,通过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使设备更智能,更懂人,以简单场景为例,互联场景下可以做到打开门锁判定主人回家,打开灯具,并关闭窗帘。如果有宠物也可以通过智能猫砂盆,饮水机,喂食器等分析猫咪健康状况以及进食情况等,搭载在智能音箱上提供一些像虚拟智能小助手的功能。


除此之外,郑吉悦也提到现如今从消费者的层面感受来说,智能制造的行业也越来越卷了。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性能,厂商之间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中国市场。因此郑吉悦也提出了智能制造业出海的方向,把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将产品推向全球,可能会给当下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因此,智能制造行业现如今的人才需求也恰好大方向上契合了西浦同学的竞争力优势。详细来说,郑吉悦第一个提到了语言技能。也就是说,当涉及全球性业务的时候,语言能力突出是一个非常显性的长板。它不像思维能力等需要长期工作表现的检验,语言非常直观。郑吉悦强调到,语言表现突出的人才在跨境类,以及全球性的岗位上都会是一个非常显性的优势。其次便是数据处理能力。在职场中,信息输出要有含金量,客观的数据支撑下推动得出的结论,才是有说服力的陈述,掌握它能才让工作更有抓手。最后是思考能力,简单来说能不能结构化地思考和看待问题,站在更高更宏观的维度去思考它。这三项是郑吉悦认为职场人比较通用的三项重要能力。


具体来说,郑吉悦详细介绍了产品经理这一岗位。她以制作一支笔为例,从产生想法之初,评估为什么要做、有没有能力做;到立项通过后根据对市场和用户的了解,详细制定相应的要求,正常一个产品从立项到上线,平均下来至少要六个月。

“产品经理其实就是一个产品的妈,任何事情别人找不着主的时候都会去找它的妈,因为这个产品的想法最早是从你来的。在落地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子的问题,并逐步和各部门协同解决。

产品落地的过程会涉及到一个非常完整的链条,在每一个链条上,有专业的人在帮你做事,但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对产品定义有影响的时候,那个决策者都是产品经理。” 她也谈到,IBSS工商管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战略性批判思考的能力,不仅仅有书本知识的培养,也注重软技能的提升,这也使得她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更得心应手。

5 寄语


“从我自己所有的经历来说,我非常感谢西浦。包括在我离开西浦之后,关于她的回忆全部都是美好的。我觉得是学校给我的一些馈赠,出于我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功利的人,我想说,不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同学,选择了西浦就去好好的享受它,在这里度过你自己觉得非常舒适的时光,这份经历之后会让你从精神上获得愉悦,享受它,拥抱它,就足够了。”

2024年0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