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赋能未来:西浦教育博士(EdD)项目南宁实地学习之旅圆满落幕

2025年04月09日

2025年3月28日至30日,西交利物浦大学教育博士(EdD)项目在南宁哈罗礼德学校成功举办为期三天的线下授课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海内外教育专家、一线管理者及两届EdD师生20余人,通过专题研讨、文化体验与国际会议等形式,共同探讨高校与k-12教育的前沿议题与实践创新。

适逢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季,南宁哈罗礼德学校二年级的小学生们身着绚丽的民族传统服饰,在欢迎仪式上用清澈纯真的童声演绎了经典壮族山歌。孩子们充满感染力的表演不仅展现了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成果,也为本次活动营造了温馨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开场氛围。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女士,同时也是西浦EdD教育博士项目在读学生(下图)介绍道:“南宁哈罗礼德学校作为广西首家纯正国际化双语学校,传承英国哈罗公学453年卓越教育传统,创新融合中西文化精髓,构建通识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未来领袖,为学生开启通往世界的成功之门。”

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教育博士项目负责人汪蓉教授(下图)在开场环节详细介绍了本次为期三天的学习安排,三天课程包含了6场工作坊、3场理论学习、2轮反思研讨和1场教育大会。她特别强调:"本次南宁线下课程采用'理论-实践-反思'的循环学习模式,旨在让学员在真实教育场景中获得启发。"

西浦首席教育官、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教授(下图)表示:"我们带领学生来到这里,不是进行单纯的理论探讨,而是希望各位能在鲜活的教育现场中,通过观察、对话和实践,思考并解决真实存在的教育哲学问题。这种'在做中学'的方式,正是西浦EdD项目培养反思型实践者的核心要义。"


汇聚多元化背景专家,共议未来教育核心话题

AISL哈罗教育集团首席教育官Ahmed Hussain博士、南宁哈罗学校副校长Emily Gallagher以及温州肯恩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系主任Noman Mohammad博士和同学们就教育发展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杨钋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叶兴艺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朦晰副教授以及东联和信学校校长林子力先生与参会师生深入探讨了三大核心议题:教育实际问题聚焦东盟地区教育挑战与理论实践结合路径;博士生培养重点讨论实践与学术研究的融合方法及核心能力构建;未来教育则关注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的平衡发展,以及教育公平包容的实现方式。

两场研讨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多地联动,在问答环节,EdD的同学们与专家就具体教育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院长下午茶环节,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教授与在场博士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讨论:首先探讨了就学术活动之外的校园生活安排和社群建设交换了意见;其次,特别关注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之间的资源共享与置换可能;同时针对博士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技术支持进行了专业指导;最后还就学院前沿技术引进和应用前景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对话。这一开放式的交流为博士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方向。


第二届国际教育发展大会3月29日,第二届国际教育发展大会暨高校 EdD 教育博士交流活动在南宁哈罗礼德学校隆重召开。


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教授(下图)发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创新: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探索”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教育体系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其工业化时代形成的结构难以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技术环境:“传统教育以学科分类和知识传授为主导,在人工智能时代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当AI能够高效整合跨领域信息时,教育需要转向培养人类独特的能力,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情绪管理。”

针对教育转型,他提出两个关键方向:首先,构建"人机协同"的教育生态,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帮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其次,突破传统学段划分,建立支持终身学习的连贯体系。让教育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非局限于阶段性目标。”"真正的教育转型需要系统性地重新思考教育目标、更新评价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支持个性化成长的学习环境。当人工智能接管标准化工作,教育最崇高的使命,是唤醒那些机器永远无法复制的生命特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杨钋教授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前校务委员、教育政策与领导系候任系主任李军教授聚焦全球化与未来教育这一主题分别发表演讲;AISL哈罗教育集团首席教育官Ahmed Hussain博士和温州肯恩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系主任Noman Mohammad博士聚焦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段的衔接问题,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本届教育发展大会还举办了多场平行论坛、互动工作坊和研究海报画廊漫步,来自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EdD专业学生与哈罗礼德学校师生一道亲切交流,话题涉及“国际化教育环境下的身心健康关怀”、“多变时代下的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探索之路”、“国际教育生态系统:大学与K-12学校如何创造无缝衔接的全球学习体验”等。

聚焦EdD项目建设与合作

教育发展大会上,北京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澳门中西创新学院等高校EdD项目的师生代表汇聚一堂,就EdD项目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者围绕项目建设、学生职业路径、学习体验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将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富有洞察的交流。通过各高校代表对EdD项目在学制、课程和培养模式上的对比介绍,与会师生对不同项目的特色和优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EdD项目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本次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是深入探讨成立“教育博士(EdD)项目创新联盟”(简称“EdD联盟”)的倡议。这一联盟旨在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育博士项目,通过自愿参与、共建共治,打造一个集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为一体的学术实践共同体,从而整体提升成员高校EdD项目的水平。西交利物浦大学汪蓉教授强调:“EdD联盟将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国际化、创新型、实战型教育领导人才,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变革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杨钋教授概括了联盟的核心目标:“EdD联盟将坚持‘立足本土教育实践、发展中国教育领导力、促进全球教育理解与交流’的宗旨。”会议期间,与会者积极汇报并完善了EdD联盟的使命、定位和目标,并对联盟2025年的线下活动计划和资源共享方案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前校务委员李军教授分享了北美卡耐基教育博士联盟项目(CPED)的成功经验,为本联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温州肯恩大学的Noman Mohammad博士倡议,应在每次联盟线下活动中充分协商并确定未来一年的具体活动和计划,确保联盟工作的高效开展。

南宁外交官之夜活动此次实地教学之旅中,西浦代表还受邀参加了南宁外交官之夜活动,与来自东盟各国的外交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外交官之夜”活动中,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教授与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女士共同宣布了一项针对东盟学子的奖学金政策。该政策由南宁哈罗礼德学校和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设立,旨在为他们提供从基础教育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奖学金支持,助力东盟学子圆梦中华,并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培养人才,进一步深化区域教育合作。

谈及本次线下学习之旅的感想,第一届学生杨梓澄表示:“理论和实践两手抓”是西浦EdD项目的特色之一。我们既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课程向资深的教授学者们学习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又可以借助学校的平台和资源参访不同城市的顶尖国际学校和教育机构,并且有机会和学校和机构的领导们面对面充分交流。每次参访后,教授们会再次邀请我们根据所见所闻更加深入地探讨一些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并使用教育学理论去剖析这些现象,进一步引导我们如何透过真实的案例去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提升学术思维。”第三届学生邓博表示:“开学才一个月,就有机会参加内容如此丰富的线下活动,收获很多。不仅有机会聆听各位教育界前辈的分享,还有机会直接跟他们对话,大大开阔了眼界。同时还有幸像其他EdD项目的学长学姐请教学习问题,分享目前学习中的困难,大大缓解了刚开学的焦虑情绪,让我更有动力和信心继续EdD的学习旅程。”

这场融合东西方教育智慧的深度对话,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框架。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到AI时代的教育变革,从教育公平的全球视野到博士生培养的本土实践,与会者们在思想碰撞中达成了重要共识: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潜能,而教育创新需要系统思维与跨界协作。

西浦EdD项目通过此次南宁之行,不仅搭建了高校与K-12教育的对话桥梁,更遵从了"理论研讨-实地考察-文化体验"三位一体的新型学习模式。正如张晓军院长所言:"当人工智能重塑知识获取方式,教育者更应坚守育人初心,培养机器无法替代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记者:金晓艳 龚夏洁)

2025年04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