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目前,全球超过十亿人深受慢性疾病偏头痛的困扰,约占世界人口的16%。
偏头痛患者多以严重、复发性偏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通常伴有恶心,对声光刺激敏感等症状。
据估计,仅在美国,由于偏头痛造成的1.13亿个工作日的缺勤,就导致雇主每年损失超过130亿美元。
然而尽管偏头痛发病率较高,相关的基础研究却比较缺乏,尤其是在中国。
目前,西浦生物科学系及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卜凡 (见上图)正在进行的研究,将对用于预防和治疗偏头痛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科学家普遍认为偏头痛与大脑血流动的变化相关。然而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偏头痛也由某些神经细胞及基因异常的脑细胞调控所引起。
卜凡的博士项目揭示了一个以前未知的偏头痛发病机制,发现脑细胞内的一蛋白酶在偏头痛发作的起始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由卜凡确认的这种蛋白酶叫肉瘤家族蛋白激酶,它在脑细胞内被激活后会通过其偶联一细胞膜上的蛋白酶,继而会引起一系列神经性炎症增加患者对偏头痛的敏感性。
“我们知道这种蛋白酶的存在,它也存在于其他的疾病中。” 卜凡补充说,“但是直到最近,当我研究自己在博士项目早期阶段发现的与偏头痛相关的另一细胞膜蛋白的关键亚单位的机制时,才意识到该蛋白酶在偏头痛中的重要性。”
研究者认为,如果抑制酶的活性,或许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偏头痛的发作。这一发现表明,识别靶向药物对于预防偏头痛具有潜在的重要性。
“目前没有根除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预防其发作。” 谈及自己的研究,卜凡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我的研究将有助于正在进行的偏头痛药物研发,也许最终能够找到真正的预防和治愈方式。”
卜凡研究的重要意义已得到世界各地诸多杰出科学家的认可。
今年,卜凡获得了国际头痛学会(IHS)针对具有7年以下博士后经历初级研究工作者的基金资助,并出席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第五届欧洲头痛和偏头痛国际会议(EHMTIC)。在会议中,卜凡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见上图),并表示从大家研究成果的展示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收获了同行研究者的宝贵意见,还得到了一些关于未来开展合作的提议。”卜凡表示,“这有助于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西浦和中国在世界偏头痛研究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浦先进的偏头痛研究中心
卜凡的博士研究导师是西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生物科学系副教授王旻艳博士。西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所专门致力于开展偏头痛研究以及相关药物研发的研究中心。
王博士在偏头痛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自攻读博士期间,她就着手研究偏头痛的分子机制,并于2004年在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完成该博士研究。
她于2011年从英国来到西浦工作,成为了中国偏头痛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女性科研者之一。
西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由西浦和王雯丽慈善基金会于2013年合作成立。中心目前拥有先进的专用研究设备和像卜凡这样优秀的研究人员,他们借助中心的多种偏头痛研究平台和独特的偏头痛模型开展大量的项目研究。
就论文发表的数量和影响力而言,西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外,中心还与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的研究者,制药公司和西浦化学系积极开展了对内对外合作。
“我们不是孤军奋战,”王博士表示,“与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研究中心开展合作交流,将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便与企业合作进行靶向药物的研发。”
尽管王博士和卜凡并不受偏头痛的困扰,但是他们也承认,目前开展的研究会对无数人的生活带来潜在的影响。
“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是为了给偏头痛患者带来福音。”王博士表示, “我期待研究能够在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偏头痛和研发预防偏头痛的药物方面取得突破。”
(翻译:吉惠娴 编辑:寇博)
2016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