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交利物浦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的学生组成的三支队伍,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中杀出重围,最终共获得一个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两个华东赛区一等奖和一个华东赛区二等奖。

此次大赛由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促进大学素质教育、鼓励大学生在创意性竞赛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本次比赛的华东赛区包括江苏、上海和江西地区,各赛区获得一等奖的队伍进入全国大赛,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内的智能汽车传统强校角逐。

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的“一个赛艇”队的领队李俊彦(下图)表示,他从初中时就开始关注智能汽车竞赛,进入西浦后,他曾辅助参加上一届比赛的学长调试车辆。“我在去年的比赛准备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这为我今年的参赛以及得奖打下良好基础。”

“一个赛艇”队的参赛组别是“光电直立组”,这一组别要求智能汽车通过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图像,进行赛道状况分析。李俊彦介绍说,他们小组的整个设计制作,都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完成的。“因为这次比赛新加入了环形跑道,我们写了新的算法。比赛之前我们一直在学校通宵调试参数。”

在比赛准备期间也出现过意外状况。由于设计上的瑕疵,在练习过程中,智能汽车的电路板芯片发生爆炸。“当时很快就要正式比赛了,我们要重新设计电路板,还要等工厂把新的电路板制作好再寄送过来。”李俊彦说,“当时所有组员压力都很大,不过还好最后有惊无险。”

与“一个赛艇”队不同,陈帅(下图左)和叶啸东(下图右)所在的“旋风冲锋龙卷风”队的参赛组别是“电磁普通组”,这一组别要求智能汽车利用电磁信号传感器对赛道磁场进行探测。由于电磁传感器探测距离较近,所以对智能汽车的速度控制方面要求很高。

在常熟理工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等传统强校发生翻车的环形跑道上,陈帅和叶啸东所在队伍设计的智能汽车稳稳地跑完全程,并获得了华东赛区一等奖和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陈帅说,直道、弯道和环形跑道对智能汽车要求的速度不同,所以要通过不同的算法来控制车轮转速。“其他学校是直接把弯道的算法套用到环形跑道,” 叶啸东补充道,“而我们针对环形跑道写了新的算法。”

本次比赛结束后,陈帅还和其他同学一起成立了G-Master机器人社团,目前已有40多名西浦学生加入。“西浦一直没有纯粹的机器人社团,”陈帅介绍道,“这次比赛后,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对机器制作和人工智能很感兴趣,所以一起成立了这个社团。”

李俊彦、陈帅和叶啸东三个人已经决定一起报名参加明年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想多参加比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西浦和其他学校机器制作方面的合作交流。”

(图片及资料提供:李俊彦;记者:胡秋辰;摄影:田丽萍;编辑:石露芸)

  • 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 姓名

    市场与交流办公室
  • 电子邮件

    news@xjtlu.edu.cn
关注西交利物浦大学官方微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