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科研学者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低成本方法以降低稻田土壤中的砷含量,他们的研究成果论文——“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缓解水稻土壤中的砷污染”发表在了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上。
这一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团队成员包含环境科学系和生物科学系的学生,环境科学系陈正博士和生物科学系Sekar Raju博士对团队进行监督指导。
“大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它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博士生Williamson Gustave(上图左)介绍道,“随着大部分稻田逐渐受到砷等有害重金属的污染,购买大米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此外,由于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极其困难且成本高昂,许多遭受污染的稻田正在被荒废。”
Williamson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来去除稻田中的砷,他们通过使用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保证发电的同时减少砷的含量。
“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可用于为小型设备供电,例如用于偏远地区环境监测的传感器。”他解释说。
这一课题实验主要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环境科学实验室进行,团队成员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张隽副教授的合作,对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砷污染的稻田进行了实地考察活动。
博士研究生袁召锋是研究成果论文的第二作者,本科生任宇翔和柳金静源是合著作者。
(记者:习丹义 翻译:徐敏 编辑:胡秋辰 图片提供:Williamson Gust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