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1日
2018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国际会议于10月27日至28日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召开。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太湖新城吴江管理委员会和吴江区河长办联合主办,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及企业代表围绕“水生态文明”和“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两大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在开幕式中,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丁忆民博士(下图)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有序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要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基础。”
吴江区委副书记王燕红介绍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表达了当地政府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指导方向,借本次会议积极学习借鉴前沿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期望,推动打造江南水乡的标杆。
本次会议的主体部分由十场主旨演讲及六个分论坛组成。联合国环境署首席科学家刘健(下图)做了关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关系的主旨演讲,分析了目前全球水污染恶化的现状,他指出:“没有水就没有生态文明”。刘司长介绍了联合国七号文件和对水生态文明的关注程度,以及现在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2050年GDP将会是现在的三倍,城市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但其实城乡用水差距很大。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会继续加大,安全饮用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后他呼吁节水和科学治理,强调创新治理,并提出政策及水价格要与之相匹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原司长李兵弟(下图)从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出发,探讨了如何推动生态宜居村庄建设。李司长首先强调村庄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20年生态文明村庄建设推出典型,做出示范;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现,农村与自然完美融合。接下来他提出将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纳入村庄规划的观点:做好布局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生态宜居村庄规划,规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并提出了要紧紧抓住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两大重点并关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最后提出以系统乡建思想整体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议。
河海大学崔广柏教授(下图)说:“自然科学要把文章写在中华大地上”。他首先提出河湖治理综合治理面临的四个严峻问题,分别是水资源约束趋紧、洪涝灾害频发、区域水生态问题急需解决城市河湖水景观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其次,他提出治理时必须考虑:河湖本身结构 、河湖周围经济发展水平,树立流域治理的理念,同时克服“就水论水”的治理模式。最后强调我们遇到了河湖综合治理的时代机遇,河长制是最明智的选择,并对河长制的细节和这一政策的关键部分的作用做出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教授(下图)也从教学方面指出,学生从学习到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现在的教学偏重理论,需要补足更为重要的实践环节。她首先提出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的观点,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之后介绍了清华大学特色课程: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涉及生态学、资源学、环境学、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工程技术等诸多学科;采用了课堂讲授、音像片放映、网络教学、特邀报告和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了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最后向我们展示了开设课程后的成果:学生认为课程安排合理、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能启发同学在课后结合本专业继续学习和了解有关知识,并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这一课程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和国内外高校的关注。
生态修复大师朱仁民(下图)表示,在生态保护方面,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年轻一代人身上,“不是经验,全是教训”。他对生态保护的观点是让禅宗携手艺术——用艺术拯救生态——将生态遍布大地。他介绍了自身的艺术成果和对生态发展的影响:他用几十年实践证明,以文化和艺术的手段,既修复了生态,又拉动了GDP、也推进了就业率,使多方面都得到了齐头并进的效果,这是当今世界从未有过的“用艺术拯救生态” 的成功方式和案例。并获得联合国环境署的认可。最后介绍了他的建筑及绘画艺术成果,让参会嘉宾看到艺术和生态的有机融合。
原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针对长江大保护即2020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治污行动顶层设计做了报告。他谈到长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行动主线及考核评估,强调“共抓”、“系统”、“调度”、“指标”及“行动”五个重点,阐述了长江保护的基本要求、主要问题、行动主线、考核评估。主要关注于长江如何更好地控制富营养化,确保长江纳污能力不超标,同时也需要计算生态流量。该行动是一个跨部门的挑战并体现了中国流域治污的新高度,需要落实到实处。
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教授陈述围绕绿色城市中心价值重构——基于海湾与流域水生态修复的绿色城市中心发展策略进行了演讲,主要关注于人口密集区域的生态建设,强调了商业和自然的对话。绿色城市中心是城市财富的集中体现和精神地标。他提出了规划建设绿色城市中心的意义、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目前城市开发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影响未来城市中心区位选择各要素。最后运用各种优秀案例解释了绿色城市中心优化的过程、方向以及相关策略。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马军的报告主题是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首先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各类水源水质面临的挑战。接着阐述了运用各类预测系统、处理装置和相关技术对城镇饮用水源进行保护和修复。同时讲述了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与气浮联用,臭氧催化氧化,低压膜水处理工艺等技术在处理微水污染,除藻,除有机物,低温高浊水等方面问题的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他认为水处理的工艺随着技术发展有所提升,但是保护水源仍旧是最关键的部分。
西浦苏州城市与环境研究院院长张一新博士(下图)做了题为“黑臭河道治理与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的报告,从黑臭河道产生背景出发,阐述了黑臭河道治理理论、治理原则、具体技术与措施。他表示:“必须以流域的生态系统为保护核心,从污染源头开始着手控制”。主要阐述了黑臭水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不良影响,现状,治理技术与措施,其中减少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外援减排(包含控源、截污和治污)、内援控制,修复河道生态可运用底泥制砖技术、人工曝气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床技术、河道稳定塘、生态护岸和生物多样性修复(包含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多样性和鱼类多样性的恢复),指出需要提高对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全球水循环系统的关注。
本次会议共设立六个分论坛,嘉宾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 “水生态修复与黑臭河道污染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景观生态与健康城市理论前沿及实践”、“水环境治理与河长制管理应用技术”等六大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张一新博士在采访中表示,高校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在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参与到了活动的顶层设计当中。他补充道:“西浦坚持以研究为导向,提倡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合作高校相比,更享有国际化的资源优势。未来西浦将推动水生态研究平台的建立,为西浦及其他高校的学生们提供参与研究学习的机会”.
(记者:姜若彤 刘贺阳 编辑:石露芸)
2018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