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9日
“我不希望我的设计最终只是成为人们生活中使用的一个普通的工具,我想要设计出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产品。”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与设计系毕业生边一萱是这样描述她的设计哲学。
她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韩东辰、汪小雨、冯婉婧、助教杨睿一起,以乐高玩具为基础,设计制作了一款可以帮助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木玩具。
凭借这一设计,边一萱和她的团队从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成年组的4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团队指导老师、建筑与设计系孙捷博士介绍说,“先天性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在千分之二点八左右,如果加上能导致脑性瘫痪的意外和其他因素,脑性瘫痪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五。因此,通过更好的康复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并能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边一萱团队设计的产品名为“Joy Ball Adventure”–一款为脑性瘫痪儿童设计的交互式积木玩具,它可以用于提高患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据边一萱介绍,这个产品最初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她的毕业论文。她最初的设想是为老年人设计一款产品,但在去医院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她获得了新的启发,并最终决定走向一个不同的方向。
“我注意到医院里有很多脑性瘫痪儿童,他们不仅缺乏社交能力,而且有认知障碍。几乎所有的脑性瘫痪儿童都缺乏平衡感和对肌肉的控制。”
边一萱还发现,医院里并没有一套专门为脑性瘫痪儿童设计的康复活动。现有的训练难度大、内容单调而重复,无法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导致康复训练效果不佳。
“我想要创造出能够鼓励患儿去参与的东西,提高康复效果,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她说。
边一萱的设计专注于同时提高患儿上肢精细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
设计最初以市面上现有的一款模型玩具为基础。在产品测试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具的视觉反馈,但在组装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于是,她将玩具改为乐高玩具,以降低使用难度,并添加了灯光和声音反馈。她还加入了卡通动物积木,增强玩具的互动性。玩具所有的部件都可以拆卸,以适应不同水平的患儿。
“孩子们可以组装出无限种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边一萱说。
她的产品最终给目标使用者--脑性瘫痪儿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医院里,一个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的玩具,她从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我感觉我的目标正在渐渐实现,我把幸福带给了产品使用者。”
比赛规定,每个参赛队伍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他们的设计。面对大量的设计和制作任务,边一萱和韩东辰、汪小雨、冯婉婧、助教杨睿组建了团队,前往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参加比赛。
指导老师孙捷博士见证了团队里每个学生的成长,对于他们在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她感到十分骄傲,“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设计师们既要能熟练运用工程知识,也要能进行设计创新。我很高兴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将这一过程付诸实践,他们是下一代的国际化设计师,这也是对我们工业设计专业的肯定。”
建筑与设计系主任Gisela Loehlein教授也对学生们的成就表示祝贺。
“这个团队里有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这真实地反映了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实力。”她说。“我们有高素质的员工和富有创造力、创新精神的学生,这次的成功将是更多成功的开始。”
回顾整个项目历程,边一萱认为她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认识到提供便利并不是设计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带来幸福感。
“我希望我的设计不仅能影响人们的实际生活,还能给他们的内在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
(记者:杨苑鑫 翻译:杨思敏 编辑:寇博 图片和视频提供:建筑与设计系)
2019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