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邢蔚琪:我与西浦的五年半

2020年06月10日

我是邢蔚琪,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总共度过了五年半的时间。我于2018年毕业于西浦的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又完成了可持续建筑专业的硕士学位,目前在西悉尼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我在高中时是一名文科生,又对学习城市建设与发展有所憧憬,于是在大学入校选择专业时,首选了建筑大类的城市规划专业。

然而,第一学期的通识教育和城市规划的基础课程“城市的展望”让我意识到,我更擅长于逻辑与数理方面的学习。因此,那个学期末,在我了解了西浦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就业前景后,便决定转到土木继续学习。

如果说选择西浦是决定人生走向的第一次抉择,那么从文科到理科的跨越就是第二次挑战。缺少高中物理的系统学习,在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知识时就格外费劲,尤其土木是一门以数学和物理的理论、演算为基础的学科。为了补回缺失的知识点,也为了完成小组作业,我常常和同学在机房一坐就是一整晚,也会因为一些问题和同学一讨论就是一两个小时。

我在西浦的这五年半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感到非常庆幸的是,我们这一届土木系的同学都格外认真,工作室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我也就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群体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土木工程专业的高负荷学习偶尔会让人抓狂,但是因为看着身边人还在努力,自己不想被甩下,也就能调节好心态继续投入学习之中。若干年之后,可能这些学到的知识都会被抛诸脑后,但这种自主学习的状态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也是它让我得以成为一名博士生,继续深造。

在研究生阶段,西浦的课程设置更侧重于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作业不再局限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的形式,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调查找出解决方案的模式。这有助于训练一个研究生能够系统完整地完成一个项目,无论是对今后的研究还是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西浦崇尚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接触老师、参与研究项目,也是因为这些机会与研究经历让我的读博之路逐渐清晰明确。

大三暑假时,我参加的夏季本科生研究基金项目(SURF)开启了我的研究导学之路。在Sikora博士与郝建丽博士的引导之下,我与两名建筑系的学生一起,通过文章回顾与调研,研究了竹材与木材对于中国建筑业的可行性。通过为期十周的研究,我们成功发表了两篇会议文章。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延续了SURF的课题,专注于材料性能优化,历时一年,经过多轮的审阅和修改,如期发表在了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期刊上。

目前我正在就读于西悉尼大学的建筑环境学院,在Vivian Tam教授的指导下,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她是澳大利亚建筑材料与管理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并已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再生混凝土材料,而我将致力于这种再生混凝土的全生命周期研究。

这与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减少环境影响和增加经济效益为前提,研究再生混凝土的全生命周期表现可以对其碳排放、能耗和成本定量,从而优化产品的可行性,增加成本竞争力。

正是因为从西浦五年半的学习生涯中获得了综合性的研究经历和思维训练,提高了相关的知识储备,才使我获得了Vivian Tam教授的青睐和澳大利亚政府最高奖学金名额。

供稿:邢蔚琪 编辑:钱懿

图片提供:邢蔚琪

2020年0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