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6日
3月31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与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共同举办的“数字赋能,打造苏州制造新品牌”主题学术沙龙在西浦召开。此次学术沙龙汇集了政府、学界和行业的专家们就“数字赋能”以及“苏州制造的未来之路”展开讨论与交流,活动吸引了近百名校内外师生的积极参与。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丁忆民博士(下图)在开幕辞中表示,西浦智库与东吴智库携手举办此次活动,以期为苏州制造产业的数字赋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他强调,“制造业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数字竞争力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未来苏州制造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下图)从政策层面对数字赋能产业创新提出见解。李湛表示,根据十四五规划及各地政策,“数字化”是目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他提出,苏州制造业可从“加大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互联网标准应用体系的推广”、“ 加大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大工业企业与泛互联网企业的融合”四个方面着力推动数字化发展。
西浦智能工程学院智能机电系主任王新珩教授(下图)从教育的角度展望了中国及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中国在未来有能力在数字赋能领域引领世界,“未来的时代是属于中国的时代”。他指出,“改造传统基建”、“改革教学”是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结合西浦智能机电系的教育实践,他畅谈了校企密切合作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下图)在分享中创新性地提出将苏州文化元素与数字制造相结合,通过增加企业产品软价值的方法打造有记忆点的新品牌。他指出,数字赋能将给苏州的制造业带来新战略、新要素、新产业、新空间、新组织以及新生态,“数字赋能将改变企业传统的组织形式与结构,因此扁平化的、协同的组织方式是新趋势。”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杨宏兵(下图)则从科普的角度,带领现场听众深入理解“数字化”的内涵。他谈到,企业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都会产生信息,这些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整合,使得系统能够实现自感知、自执行与自决策的目标。他还指出,苏州智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建设。
江阴市发改委高级经济师包卿(下图)从全球化视角与地方化视角出发,对苏州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提出建议。他认为,苏州制造业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向世界,也要充分落实“地方化”,利用本地的制造业支持,形成新的苏州品牌与优势。他指出,“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数字金融”和“数字人才”是苏州制造业发展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拥有‘数商’的企业家,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西浦智库主任宋瑜博士(下图)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宋博士表示,目前苏州已建立人才信息库和大数据培训中心,但仍面临着核心人才缺失的问题,需进一步出台人才优惠政策、构建人才交流平台、建设人才高地。“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高校的教育工作,完成相关专业建设,落实产教融合。”发言的最后,宋博士对所有与会专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参加活动的西浦投资管理硕士专业刘扬子同学表示,此次学术沙龙让他了解到之前没接触过的多方面知识。“特别是宋瑜老师的总结对我很有帮助。活动让我从各个老师不同的角度,学习到了制造业数字化的相关内容。”
来自苏州大学的程蕾同学在聆听完专家们的分享后收获良多。她说,“段老师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数字赋能。以前我一直以为数字只会与互联网相结合,但现在意识到除了基础的技术,更需要场景的应用,将技术与应用进行高度融合才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记者:陆雪辰 邵佳妮 编辑:石露芸)
2021年04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