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8日
如何改进翻译教育?如何最有效的将人工翻译与科技相融合?如何将语言效率结合实践来帮助学生达到市场期望,从而为中国发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这是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人文社科学院翻译系与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WITTA TTES)联合举办的“数字时代的口笔译教学与研究研讨会”上向与会者抛出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翻译在变革中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迭代发展对翻译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本次研讨会旨在前瞻与揭示翻译研究在数字化时代的前沿问题。
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及顶尖行业代表于6月19日和20日齐聚西浦,共同探讨了翻译技术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与关键。
“我们可以把苏州看作是一个翻译城市,西浦的校园想象成一个翻译区。而这些翻译区与城市之间都有着密集的语言交通。”在研讨会开始前,西浦学术事务副校长Chris Harris教授介绍说。
“翻译区被认为是一种广泛而有效的尝试,通过囊括翻译中的政治与技术来重塑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这是一个不受国家边界限制的区域。”
对此,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汤蓓蓓博士在随后的发言中也表示认同,她指出,笔译与口译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对话提供了更多可能与契机。
“笔译与口译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试图同时平衡国际化与本土化时,中国是如何与世界其他各国互动与沟通的。”
“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回应与看法又对中国的战略产生了何种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译与口译不仅仅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或语言技术而存在,更多的是成为了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桥梁。”汤博士说。
研讨会讨论了包括翻译教育革命、电影译制与推广、游戏翻译本土化、人机结合翻译、翻译技术创新与实践等有关内容。
从讨论翻译与其他行业,如电影制作,视频直播和游戏等的合作,到对翻译技术整合的批判性思考,研讨会的6场主旨报告和12场主题报告反映了当前笔译与口译的发展趋势及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这对笔译、口译的研究与教育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动态变化的国际形势也对我们的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适应变化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与国家。”黄友义表示。
“数字时代在技术上的进度是有目共睹的,这样的发展也同时为翻译行业的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应用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翻译专业口笔译学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呈爆发式增长,正在引领“AI+”教育在全球的新发展。智能翻译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中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语言服务行业的人才结构和翻译教育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语言服务行业对翻译人才的翻译技术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数字人文主义、连接主义、智能主义等与翻译出现更多的碰撞和融合,数字化时代加强翻译技术教育和研究已是大势所趋。
会议组织者、翻译系张霄军博士表示:“时代赋予翻译新的使命和挑战,我们组织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将译界、学界和翻译产业界拢到一起,大家一起商讨数字时代的口笔译教学与研究新命题,从而应对技术给翻译及翻译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研讨会中,来自现场的近百名参会者以及在线注册的三百多名参会者不仅开拓了自己在翻译方面的视野,也成功与该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及行业领头人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与联系。
本次研讨会的组织工作也得到了人文社科学院博士生志愿团队的热情支持。
(记者:姜影 编辑:寇博)
2021年07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