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健康与环境科学系新老师李耀琪博士

2021年09月28日

“我很喜欢西交利物浦大学创新式的教育体系,中西文化的交融,没有繁文缛节、文山会海,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同事间关系和睦、互帮互助,营造了平等、开放、鼓励合作的工作氛围。在这里,我希望与不同教育背景和研究方向的同事们多多交流,学习不同的思维模式,推动自己多思考、多合作,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找准自己的科研方向,继续生态学领域的探索。”刚入职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的老师李耀琪和我们分享了她对学校的印象和期待。在来到西交利物浦大学之前,她此前也是北大-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的联合博后,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主要研究中国木本植物叶形态性状的分布格局与成因,探讨植物关键性状间的权衡。

对于选择环境科学方向的初衷,李老师表示一部分来自于自己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情怀,另一个原因是当看到家乡河流上游的煤矿开发,污水排放污染了河流的现象时,更加坚定了她想要学习环境科学,去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生境污染和多样性丧失的想法。

“在博士期间,我也参与了一些野外工作,包括长白山的群落调查、青海门源的移栽实验、斯瓦尔巴高寒植物的性状测量等。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到陆地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参加植物性状研讨会,深切感受到地球系统的神奇。探索动植物对生境压力的适应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这些神奇的生态现象吸引着我继续植物生态学的研究。”

专业领域:

目前李老师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主要教授ENV113 Introduction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Earth Systems, 生态学和环境污染方向的入门课程,同时也参与ENV115 General Laboratory Techniques and Experiment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的教学工作。主要聚焦于植物叶形态性状的分布格局、生态成因和启示,从功能多样性的角度探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生态系统效应。

对于环境科学的研究,李耀琪博士认为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首先是要有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探索欲,其次,环境科学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搭建、扩展自己的知识树,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她也期望环境系的学生能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发现环境问题、高效筛选信息、完善知识网络、充分挖掘数据、提出解决方案,也培养软实力,包括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与人有效交流、求同存异、找准自己的生态位、获得认同感。

寄语:

“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 很多机会看似机缘巧合,其实是多方面付出的结果。遵循内心,相信习惯和复利的力量,坚持自己的兴趣,时间累加,往往会变成自己的特长, 做自己擅长的事是幸福的,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过有准备的人生。”

李老师表示学生们可以多与不同年龄段的人聊天,听听前辈的经验,博采众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与他人相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也有视角差异,而应多剖析自己,与自己纵向比较,多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二十多岁是求学的关键期,是为未来铺路的黄金期,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大学时光,多尝试、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汲取新知识。

记者:王璐谣

图片提供:李耀琪博士

2021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