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故事 | 不完美的起点也可以写一个好故事

2022年06月09日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既是哲学的第一命题,奠定现代文明的逻辑与科学,也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张雨晴四年大学之路的写照:“在西浦,我一次次试炼自己,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成长。”

今年的申请季,张雨晴拿到了伦敦国王学院的offer,成功升级到人生的下一阶段。

从一个不完美的起点出发

2017,福建厦门。在读高中的张雨晴在一次宣讲会中偶然接触到了香港岭南大学。“那是一个可以大二再选专业、全英文教学、人文社科科研实力很强的读书环境。”张雨晴对历史、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听到这些介绍后,她一下就来了精神,把岭南大学列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可惜高考失利,她收到了岭南大学的拒信,在人生第一个交叉路口被迫转向。

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她将目光转向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所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教学模式都和她的梦校非常相似的大学。

没想到,西浦成了她的救赎。

2018,江苏苏州。“中国到底有多久的历史?”中国研究系Pawel Zygadlo博士在课堂上抛出了这个问题。这门“中国与世界”课程是西浦人文社科学院为大一新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张雨晴按照惯性思维开始思考年份,“但Pawel老师告诉我们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无数细流汇集成的大海,探究中国历史,需要不断去考究与实证。他的讲解和以前高中时学历史的感觉很不一样,觉得一切都立体了起来。”

就这样,被老师和课程所吸引,张雨晴选择了中国研究专业。

师傅领进门

张雨晴的专业有一百多人,大部分都是国际生。大二专业课开始后,问题初见端倪。第一难是课堂辩论,“老师抛出问题后,国际生总能迅速给出答案,而我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犹豫不决而失去发言的机会。”第二难是如何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一篇论文的优缺点,“很头疼,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带着疑虑,张雨晴找到了Pawel老师,“他说在以后的课堂上会更加关注没有发言的同学,主动邀请他们进行回答,回答正确与否并不重要。”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张雨晴有些懵,“不正确的答案为什么要讲出来?”

有次课上,Pawel老师组织大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张雨晴主动挑战了职场上级的角色,与同学扮演的下属一起完成对职场文化活动的情景再现。在通过表演去学习、理解文化的过程中,她突然意识到,其实回答的目的不是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课后,意犹未尽的张雨晴找到Pawel老师,想了解“面子/人情文化”相关的课题。于是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带领张雨晴和另外几位对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开设了工作坊,“每周我们都有一个主题,大家看完书之后,就这个主题进行讨论研究。我还结合自己的方言闽南语写了一篇论文。”

这次经验激起了张雨晴对研究的兴趣。大三,她申请成为了Ceren Ergenc博士的研究助理。然而上任第一天,除了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其他全都无从下手。“但是Ceren老师从来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她告诉我,这就是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双方携手共进的过程。”

后来,这次研究的方向也被张雨晴运用到了自己的毕业论文中。“Ceren老师知道后,帮我联系了很多潜在被采访对象,每次看到和我的研究有关的、她认为有帮助的文献也都会主动分享给我。”

除了学业和论文,张雨晴还面临申研的压力,她本想申请历史方向的专业,但怕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达不到学校要求。

没有沉浸在自我怀疑中,张雨晴向学院里主攻历史方向的Emily Williams博士寻求帮助。“她首先肯定了我的能力与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焦虑,然后帮我分析了我的竞争力与优势,就专业选择给了我全方位的建议,甚至后来还帮我修改了文书。”

学期快结束前,张雨晴收到了Emily老师的邮件:我看见了一个女生从害羞安静到成熟自信的转变与成长。

“选择中国研究专业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张雨晴说,“可能这个专业在西浦不太起眼,但是它却有一群最棒的老师,总能给予我们最及时有力的支持。”

“他们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的负责滋养了我,也塑造了我,使我成为我。这也影响了我的研究生申请方向:教育和教育政策,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教育工作者。”

修行在个人

确定方向后,张雨晴马不停蹄地给自己找到了一份教育行业的实习,从学生转换为老师,给一位丹麦小朋友Nora辅导数学。

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是张雨晴课堂的第一章节,“站在我的角度,这是特别简单的学习内容,一两节课就可以学会。”Nora却不这么想,苦恼地掰着自己十根不够用的手指支支吾吾回答不出。

“我突然意识到成年人认为简单的,在小朋友那里可能是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困难,会因此而感到挫败和苦恼。”回想起学院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表扬,张雨晴对Nora说道:“没关系,你已经做的非常棒了,老师和你再努力一次,我们一起解开这个数学题。”

在张雨晴的一句句安慰和鼓励下,Nora唤醒了对数学的兴趣,反复训练几次后,她很快就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张雨晴想,教育工作者的语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Nora很喜欢用餐巾纸叠各种小物件,叠完就扔掉。张雨晴注意到后跟她说,要节约用纸、保护树木。从那之后,Nora就记得把给小兔子盖的“纸巾被子”小心收好,反复利用。后来,只要看到张雨晴拎着塑料袋,Nora就会板着小脸严肃的对她说:“塑料袋是不好的,你在对地球做坏事哦。”

比起严肃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时候两个人会像朋友一样相处。“一次上课前,Nora因为妈妈出差不在家而伤心,看到我来了只能乖乖收起情绪,瞪着困倦的眼睛努力听课。我对她说,你辛苦啦。她停了三秒,抬起头来对我说,你也辛苦了。”等到下课,Nora又拿出了自己画的三幅画送给了张雨晴,说道:“你更辛苦。”

“教育真的是一个太神圣的职业了。”在学校里,张雨晴是学生,能感受到老师们不只是在教知识;而当自己成为老师,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她更对教育者的身份产生了敬畏之心。“我在老师们身上看到了光,我也想把这些光传递出去。”

不完美的起点也可以写一个好故事

大四这年,张雨晴在申请季再次收到了梦校的拒信。“好像我每一次都会差一点,中考离想去的高中差一点,高考离香港的学校差一点,如今申研也是如此。”

“但回首我在西浦度过的四年,我可以坦然地接纳过去生活里的这些‘差一点’。”

四年时间,她在西浦收获了国际化的学习环境,科研经历,和一群最棒的教授,在他们的引领和护航中,顺利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西浦提供给我们在不同领域自我开发与探索的平台。这种探索不仅是向外对专业发展的探索,更多的是向内的自我探索、自我理解与自我丰盈,别人的眼光枷锁早已被我打开。”

“长大就是要学会接受不足,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是被西浦录取后,张雨晴写下的话。如今,她相信不完美的起点也依然可以写一个漂亮的故事,拐角处才是真正的幸运。

果然,很快,一封来自伦敦国王学院教育专业主任的邮件为张雨晴带来了新的方向。邮件里说:“我喜欢你过去的人生、经历和对教育行业的愿景,我相信你的到来可以给我们专业带来新的活力。我诚挚地希望你可以来我们专业念书,和我们一起在教育行业创造无限的可能。”

读着邮件,张雨晴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与梦校失之交臂并不遗憾,我找到了一位理解我,愿意和我并肩作战的好老师,我很开心也很满足。”

毕业在即,张雨晴就快从西浦出发驶往下一站,她说,希望有机会还能回来,不过是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就像西浦用最好的教育唤醒我、点燃我,我也希望带着我的知识与研究回到最初的起点,在教育事业里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记者:姜影 编辑: 胡秋辰)

2022年06月09日